最近在负责学历教育的项目,需要很多次来来回回的收集和确认各种资料和信息,便会发现百态。
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让大家不遗漏信息,便在几百人的群里设置了禁止群聊。每当信息一发出,我的企业微信便如遭轰炸一般。
第一,马上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态度非常友好。
多次处理这方面工作经历告诉我们,绝对不能简单描述收集的内容,没有任何标准化,因为会被解读到自己都不得不进行多次补刀解释。于是,发出的收集要求便会如说明书般的详细。一定会有人完全按照标准要求发过来,还要备注,麻烦您了之类的敬语。所幸这些人的存在,能够体会被理解的感觉。
第二,马上开始提问,再完成任务。
先确认,再开始操作,确保不做错。平时范围很小,任务很重,这种方法确实很奏效,毕竟,有的时候,犯错的成本比重新开始更糟糕,就像荆州的关公像一样。
这个时候,如果写了文件收集说明足够详细的话,便会理直气壮的回复:去认真阅读材料,里面都有详细说明。
真的就有这样的人,资料都不会看完,第一时间发问。发问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问题对了,问的人对了,便事半功倍。然而,特别想说,应该要让每一个问题都价值千金,习惯自己的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习惯自己问的问题是自己得不到答案,习惯自己问的问题是合时宜的。
我尤其感激,是针对我的说明里面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发问,因为这样对于我而言,也是有价值的,便非常乐意与之交流。
第三,完成任务较晚,心怀歉意。
完成任务时间较晚,有主动发现的,有经过我提醒发现的。
主动发现玩提交并且心怀歉意的,是能够从文字描述中看出来的。会发现文字匆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他是真的因为刚看到信息,真的因为事情很多,而且是真心想完成这个任务。
主动经过我提醒的,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当我提醒了一位同事之后,他第一时间回应:我马上处理。果真,很快将资料发过来,并回复:有一种上课睡觉被抓包的窘迫感,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第四,提出质疑反问。
我喜欢的质疑反问,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了之后,提出反问的。这种,我愿意去回答,毕竟任务已经完成了。最不喜欢的是,不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还要来质疑反问的。
反问的体验,无论是哪种形式,心里都是非常不舒坦的,尤其做着的事情,完全是利他的时候,更有一种不值得的感觉。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任何的质疑反问,其实我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有充分的理由去解释说明的,毕竟,我们之间有信息不对称,我掌握的信息更多。
第五,不完成任务,直到最后时间提醒。
这是一种最值得我思考的情景。
在前面收集资料的时候,数量庞大,所以对文件的要求,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哪怕一丁点不符合的情况,都会要退回。
可是,等到后面收集到资料到时候,自己的时间稍微充裕一点的时候,便会不动声色的自己把那些错误调整过来了,不再那么“无情”的退货了。
做着做着,我便开始思考:这不是对积极的同事进行惩罚,对不积极的后行着进行的奖励吗?同时,我还想到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不公平吗?
更深思之后,发现不对。一个人的不良习惯,是被一次次的纵容喂大的。这个项目长期进行,一开始就配合着严格要求的同事,便自动养成了认真阅读信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而这个过程,看起来享受“优待”的同事,便错过了这个过程。
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算数,都有效。
从来不看,从来不回应信息的人,在一次次配合中被识别出来,万不得已之下,会被劝退。
面对事情的百态,我们一定要刻意选择最好的一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