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昆钢医院肾内科据显示,每年6到9月份,其院内都要接诊50例左右的野生菌中毒患者。又到一年云南省“吃货”生死存亡的季节,今天,我们来好好说说野生菌中毒这事。
吃“头菌”一定中毒没有科学依据,
这4个才是野生菌中毒的真相!
第一:没炒熟!
或者说,你刚好吃了没炒熟的那块。
很多市民认为,“头菌”不能吃是因为雨水没下透,对此洪主任表示:野生菌是否有毒和雨水是否下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没炒熟,无论什么季节的野生菌都会中毒。
之所以会有“头菌”更容易中毒的说法,是因为充分的降水可以冲刷掉野生菌表面有毒昆虫等有毒物质。也就是说,吃“头菌”的中毒机率更高一些,但并不是说吃“头菌”一定中毒。
洪主任开玩笑说,不能吃的话,那些“头菌”都到哪里去了呢?(还不是进了各位“吃货”的肚子里)。野生菌的成分非常复杂,毒性生物碱就是其中致人中毒的核心原因。毒性生物碱的活性和温度关系很大,温度太低、温度太高都会引发中毒。所以没炒熟的菌子和炒焦了的菌子都有可能中毒!
炒菌子这件事情“新手”就不要轻易尝试了,正确的烹饪方法是多油小火。作为云南人,以野生菌招待省外来宾是非常有诚意的,但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送新鲜的野生菌风险太大了。野生菌从洗捡、切片、到翻炒都非常讲究。比如某一片切厚了,某一片翻炒时沾到锅铲上不熟,后果都会见到小人人(中毒出现幻觉)。
那些一桌人吃菌,只有某个人被闹翻的真相都是那个人运气不太好,就夹到“不熟”的那一块!(心好累,吃菌也要看运气)
第二:冷冻的野生菌残留保鲜剂,
同样让你中毒。
洪主任介绍,曾经有文献报道,很多商家在冷冻野生菌的时候会使用一些防腐剂保鲜剂,这些东西也会导致中毒。作为云南的“山珍”,各种商家会把野生菌以各种形式贮存售卖,冷冻的、风干真空包装的等等,曾经就有人吃了超市里的真空野生菌中毒的案例发生。再次提醒云南的小伙伴,送礼就尽量别送野生菌了吧,风险太大,送点茶叶或者鲜花饼多好。
同时要注意的是,不当的储藏条件也会让野生菌产生毒素。
第三:吃菌同时又喝酒,中毒机率更高。
有的野生菌虽然没有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毒素引起中毒。不是所有喝酒又吃菌的人都会中毒,但是这样的搭配,确实见“小人人”的机率更高!
第四:野生菌生长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土壤,湿度,气候,植被,周围生存的昆虫和爬行动物都会对野生菌产生影响。购买的野生菌在清洗过程中,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沾染在上面的一些昆虫分泌物,烹调过程中这些分泌物还没有失活的话,就会产生毒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