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位同事问到一个问题:“情感”到底能够包含什么?
他可不是“海王”,也不是什么“渣男”,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已经结婚(他985本科,妻子博士),但还没有孩子。我给他的标签:文采好、朋友少、话不多、心思重。
他在大学期间,曾经自学攻读“哲学”领域,完成对自我救赎,虽然,这段过往,他从不细说,我还是从偶尔的沉默中,窥得端倪。
同部门不同办公地点,偶尔碰见了,喜欢跟我聊聊,我也乐于向这个九零后的年轻人学习,以免思维落入惯性老套中。
我们之间具体的分享交流,不在这里班门弄斧。如果按照我和同事的交流范围,来进行深耕细化的话,
提问:
“情感”是不是只包含“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呢?
回答:
错错错,“万物皆可情感”!
关于“情感”的词条:情感(心理学用词)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从官方解释“情感”来说,就已经明确表达出“情感”涵盖的领域:“万物皆可情感”!
以下,仅仅是以我和同事的交流为始,汇总补充拓展(我和孩子近期的对话)为终。不一定正确,还请老师友友指导为主,不喜勿喷!
小到咱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情侣、夫妻、婆媳相处之道,大到社会事件中的共鸣思考,上升到哲学领域,那句著名的“哲学是解决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似乎用在“情感”方面的答疑解惑,也不为过。
关于每日生活中的碎碎念,我们在看到关乎家庭、职场、校园很多领域,总会自觉不自觉对实际问题进行剖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属于自己专属的共情力。
在听到关于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中的悲剧,关于女生在公共场合遭受道德绑架之类的话题,关于老无所养的无奈.....我总是忍不住地慢慢阅读,慢慢思考,转化为如果我是当事人,我该怎么帮助他们,我能帮助他们多少?
也许,当时不知所以然,事后回想总结下来,自己总会在某个细节中有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情绪,不自知的热泪盈眶,吓自己一跳的“激灵”一下,还有说着说着就会哽咽的情感。
周末,我和孩子聊天,不知怎么说起来白头发了,孩子说他上次染发都坐累了,以后他给我染发,我给他染发。
我一听,说:“我给你染发,我自己不用,我要和我的白发和平共处。”孩子坚决地说:“不行,你看,姥姥不是还染发吗?”
孩子很少否决我的观点,他的原话,就是对着他爸说:“我妈永远都是对的,你说的,不算!”(备注:家规之一,哈哈!)
我探究的目光看过去,问道:“你是不是怕看到我老了啊?”
孩子低下头,但是,很坚定地说:“嗯,我要你永远当我姐姐”(这个关于“姐姐”的梗,是孩子小时候和我发生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我低下了头,我不想孩子看见我眼底泛起的涟漪!
“情感”这个东西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46694/9ecf35faf9d66c9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