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年差不多过去了,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例: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在驾车回家途中,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张妙死亡。
药家鑫在陈述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陈述:“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在这一念之差,他向张妙连捅数刀,然后驾车逃跑。在药家鑫的案件大白,群情激发,大家都大骂其“药渣” 、药狗”。
音乐人高晓松曾经在微博评论道:即便他活着出来,也会被当街撞死,没死干净也会被补上几刀……
讽刺的是,一个月之后,高晓松因为酒驾车祸被判刑六个月。
案件经过多次上述,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依行死刑。
这个案件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小细节:
药家鑫在执行死刑之前,曾经向药父表示他想捐献眼角膜。药父听到后,决绝回应了一句:“我希望就把你所有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当时药家鑫听了,没有解释,也没有争辩,说:“好,我听你的。”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他爸的话。
可能会有人说我是在恶人洗白,为什么就不想想被害人的感受。
当时,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在剖析药家鑫的行为后,也被媒体和群众恶语抨击,被羞辱,被打压,以至于需要关闭自己的评论区。
有时候,人们对于人的评价和判断不同,跟讲故事的方式有关。正义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在个案中实现。
02
记得前不久,大家还记得在微博、头条上关注的热送对象唐志红女士吗?
作为前任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的她,在接受督查组问询和记者采访时,却一问三不知。随后该官员被免去职务。
我们认同灾情如火情,延误一份,性命攸关。对于唐某的职责上的疏忽,相关部门已经责令改过。
网友评价道:“就是借口,面对疫情,为了保护子民,就应该奋力前行,哪有那么多理由和借口。不解释更反感。”
“这家伙一定还有经济问题”……
对于尸位素餐的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尽责更好使用公民赋予的权利,确实应该受到指责与批判。
回由视频回溯事件本身,短短几十秒的镜头,只看她面对镜头的不耐烦与慌忙。
究竟是当事人对于数据跟踪的不及时,工作方法处理不当,相关流程和部署不到位,本人工作过度疲惫,对于媒体的应对经验生涩,还是背后利益关系的牵制,都有可能造成她在镜头前的荒谬失语。
可大多数人总用喜欢站在圣人的角度,不加思考一元归因,因为这样成本最低。
在我们这个焦虑的时代,大多数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个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人或者事身上刨根问底。
我们渐渐喜欢了把善恶划分为明明显的两边,把旁人归类到两端。
我们总喜欢评论,却不想认识并为之思考,在善恶之情,没有绝对。
曾经,我们离恶如此之近,可曾想二胎的弟弟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可曾跟你争跑第一的同班同学扭到脚无法跟你争夺;可曾想让你的上级的丑闻被曝光,让你更顺利坐上她的位置……
“唯有完人才够资格向罪人扔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世上没有圣人,我们在裁定罪恶之时,我们趾高气扬责骂他们之时,不就是为了方向验证自己的正义和善良。
而宽容和慈悲之人,更懂得人心的复杂,总会告诫自己,不能带着预设和假象认识一个人,也不能按照自己的预期和希望却苛责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