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曹超这个人有兴趣,但是我们关心的曹超该从何角度来讲,众说纷纭,议论纷纷。曹超是何等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巴拉巴拉一大堆,所以说曹超这个人你一篇文章是讲不好的,是只能够片面的讲的。你不可能说一个很伟岸的人物你一篇记叙文抑或是一篇说明文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这是对有故事的人的诋辱,亵渎。
我读了有很多的书,当然其中教育上的事业干的很差劲,但文学上自认为是知识十分渊博,所以我喜欢“以史为据”,就是拿一个历史上的事情证明,怎么搞,怎么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知道这事情历史上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们今天就结合三首诗来对曹超的形象简单的进行分析。
《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二首》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曹超这个人历史地位,历史功绩。我觉得有的时候很诙谐,有的人不懂曹超,不了解曹超,甚至他干过什么你不知道,然后问你他什么形象——七嘴八舌“奸臣”。你这个叫什么呀?诋毁,诬陷,你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说一些东西,这是没有意思,没有修为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很恐怖的。
众所周知,曹超初平年起的兵,一直打到建安二十二年,期间来来回回败北在他手上的数不胜数。曹超是几乎年年在打仗,百战百胜。蒿里行我们先来讲,这是他在这三部诗里面较为早期的一首诗,也是其征战沙场的早年,可以说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锐意难收,遒劲十足的景况下写的。
蒿里行⑴
关东有义士 ⑵,兴兵讨群凶 ⑶。
初期会盟津 ⑷,乃心在咸阳 ⑸。
军合力不齐 ⑹,踌躇而雁行 ⑺。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⑻。
淮南弟称号 ⑼,刻玺于北方 ⑽。
铠甲生虮虱 ⑾,万姓以死亡 ⑿。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⒀,念之断人肠。[1]
这是他在各路军阀会盟的时期所做。大家可以看出,似乎找不到什么年轻气盛的表现和志向。如果我单单拿出这一首给你看,你委实不会认为这是曹超年轻的时候作的诗。你以为他狂妄,他凶犷,其实你误会了,你误读了,至少我们抛开历史的袈裟,我们来看看文学的裸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柔情的,感性的曹超。在我们要一起讨伐董卓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去打战的光景里,我曹超看见了什么,军队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军心涣散,都是徘徊不定的,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去打仗,好像大家是聚在一起来避难的,你不敢出征,他也不敢出征,我忧心忡忡啊!士兵的身上都起了虱,很多老百姓血溅江山!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人的尸首,结果你们在干什么。曹超讲这些说明他看在眼里,而不是这些与我无关。我曹某人是有理想抱负的,不能像你们一样混沌,潦倒,昏庸,所以曹超后来自己起兵走了,你昏庸无能,胸无大志,那我们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故而这首诗看起来行云流水,实则是在清波荡漾中藏着满腔热血。曹超是很能够演戏的,曾经有一个故事,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就记载有“曹畏之雷响”,曹超怕雷的响声,这就纳罕了,这世界上有几个人怕打雷不成,三国志就说了,这是曹超的大了了,大智慧,我是在假装很弱小,很无能,我逗你刘备玩一玩,乐一乐,可结果我军队一压境——“谁主沉浮”,天地间一片茫茫然,百万雄师尽收曹下。所以这首诗里我想告诉你什么,一来曹超本心是大报复、江山社稷的,二来曹超是很会包装自己的,就有点类似现在的明星,我装个傻白甜就可以圈粉不少人,而另一面我就干着阴阳合同的勾当。这可以说是曹超当时没有很强大,所以我在人面前要有所保留,至少与后来巅峰时期比较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还有一个论证曹超“奸”,魏书和三国里都有记载,证明确实存在这件事情不了,但由于故事的版本在宋晋间出现较大误差,其真实性难以判夺。普遍知道的是三国的版本,就是晋的版本,说曹超杀了自己的恩人吕伯奢,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小学的语文老师都授读于你们了,我在说,在细化,就有点屈才的意思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落在他当时的一句话,至今不能抹杀在历史的阴霾里,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意思就是我可以负了所有人的心,但是不能要天下人违背了我的心。有人为曹超辩护,喜欢曹超的,就说是说反了,是被扭曲了,定然我也被曹阿瞒圈粉但是这句话,是绝对不可能倒过来读的。我在讲蒿里行的时候说了,曹超是很会伪装,很会包装自己的,但是我现在把短歌行引进来证实一下曹超不会说的是“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以看到这首四言诗的篇幅是很长的,所有称之为歌,李白有长歌行,也是四言的。我们今天说的三个都是四言,曹超很擅长于写四言的,因为四言才能表达他那种跌宕起伏的情怀,征战沙场的气魄。这是短歌行其一,我们今天要说的也就是其一,能发现前面的部分诗里面是写一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东西的是很妇女,很感性的,后面就截然,呈现出“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豪情壮志来。我们在诗里面能看到作者的思想起伏,看到作者在写作中看着自己所写的东西茅塞顿开,获得开悟,就是走心的写东西了。他在这里面很隐晦,很深层次的告诉大家,告诉全天下,我曹超要招徕人才,要天下归心。虽然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有点见不得光的景态,却又很真实,就是晦暗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要招徕人才,就是要天下归心。晦暗是文学上的一种手法,曹超又是个大文学家,所以在文学角度这个晦暗是很有美感,极富格调的。在历史的角度这个也是十分易理解的,就是大报复,一般人不会说出来,说自己要干什么,要搞什么,感觉给别人知道了自己的野心不好,但曹超可以看出的是很率真,很纯情,我告诉你我有这样的野心。
我们把曹超率真,坦然的形象、人格放上去看看有没有出问题。为什么天下人可以负我,而我不会负天下人,就好比说一个领导,一个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结果被群体排斥,诋辱,长期以来他还不厌烦?还要为人民服务?如果没有党的信仰力量,这无疑可笑之至,你没欠谁的,结果你来受这份气,这个不叫作智慧者,这是奴役者,奴隶。奴隶就是没欠谁的,奴隶父母把你生下来,你就成了奴隶,受苦受累是你的本分。但曹超不是奴隶,他堂堂一个宰相,怎么可能说这种话。所有说“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这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虾扯蛋”,至于起初三国版本的那一句我是赞同的,虽然我同样有推翻他的证据,就是结合当时的景况,故事的结构是有问题的。但是这都不恁重要,这句话放曹超口里挺合适,甚至我觉得只是的的确确有的话,或者真凭实据根据曹超行为总结出来的一句话。首先这句话可以作为曹操人生的一个金律,曹超屠杀了徐州数万人,就这一句来讲,天下人负我了,害死了我的父亲,所以我要屠杀你们解我的气,就是说你们不能负我,你们不能和我对着干,你们和我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我就会让你们所有人嗝屁。可能你们觉得屠城是件十分残忍的事情,但实际上历史上的“成大事者”没有几个不屠城的,而且在曹超打过的战役相比,他的屠城数目仅仅五次,就是说有真凭实据的,联合记载的只有五次。并且每次屠城都一定是有理由的,比如说壮哉士气,比如说报爱将殁之愁,抑或是杀父之仇。他不是无缘无故的去杀人的,天下人不负我,我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负天下人的。映照历史的影子这句话是没有问题,很切实,很可靠的。我告诉你们这个是要说明,曹超是十分率真,十分坦然的,你不能在文学作品上曲解了他,说他偷偷摸摸,不正大光明,事实上这个时候他已经六十六岁了,是人生很有领悟,感慨万分的时候了。领悟这个人生到了这个时候,我的生命走到现在,时间不多了,我要好好的珍惜,要安享晚年才是,可是他又有所感慨,我在年轻时,在蒿里行里面的“关东有义士”之大报复还没能实现呢!然后就告诉大家,我要人才,我自己肯定已经老骥无力了,虽然我志在千里,但我力不从心,就只好把我的雄心壮志,把我的军队,让人才来管理,让人才来实现。你不要以为曹超在这诗里还对自己有什么太多的要求,消失了,他这么大年纪了,勉励自己有什么用?你没有那么好的精神状态了。
给大家看了早起和晚期的,现在来给大家看看中期的,你就发现,曹超是个伟人,是个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实事求是的领导人。龟虽寿是曹超厦门行的最后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个是他五十三岁的时候写的,斗了这么多年,彻底打败了袁绍,然后豪情壮志就抒发出来了。但是这个年月我们可以看见,他是中老年人了,也就是现在人的中年接近老年的时段了,所以这个气势不是一上来就说“关东有义士”,他不可能还那么洒脱,那么豪迈的讲了。总归年纪大了,要回首看看自己的从前怎么样,有没有做错什么,有哪些丰功伟绩,也得为自己的以后想条路了,人生到了这个时候叫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你可能看意思就不明白了,但从犹豫上是一样的,这个哀鸣的是江山,而曹超这个时候江山似乎看淡了,他一直到死都没怎么提江山,也没有称帝,他只是说我想建功立业,但是立业不是立我自己的,是为“周公”收天下的心。他看重的现在有点偏向时间的感慨,时间的了悟了,但是在看到时间的稀缺之后,酝酿自我,沉淀自我,回归到现实世界里来,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既然时间已经去了,我何必在为之伤感,我还要完成我的理想抱负,完成那一份执着。龟虽寿里面的曹超是伟人界限的开端(在本文中),就是说此刻他超脱了凡尘俗世,然而他又以理想主义者的状态回到凡尘俗世(人不可能活着的时候逃离凡尘俗世,你活着你就必然要承担凡尘俗世的压力),用冯骥才的话说就是“俗世奇人”,讲这些就是告诉你,曹超是伟岸的,是三国才俊,为什么三国曹超手下有那么多名将,不是说打败了你就跟着我了,而是我有很大的理想抱负,你们真心实意的佩服我,所以尽心尽力的实现这个理想抱负。
好了,三首诗我已经全部给出来了,你们按时间给他排个序,就是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我告诉你们伟人曹超是怎么来的,是有人格证明的,是实事求是的。写词的人都知道清末有个大文学家叫王国维,王国维的词写的好有起色,其中人间词话广为流传(说起这个我其实很愤慨,台湾人学的淋漓尽致,大陆人没看过),王国维就说了,成大事者,大学问者要经过这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个境界。就是告诉我们,你首先去干一件事情,肯定是望尽天涯路路的,意思就是曹超去会盟,你其实是很迷茫的,你要望,望你的以后该如何走,你在这个望尽天涯路中产生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是独立的,是忘怀己身的,你看蒿里行里面体现了没有:我曹超忧心天下,哀悯百姓,这个思考是低层次、凡尘俗世的,就是所谓的第一境界,你首先要看见,你看都看不见,你不能在高楼上望,不能体会别人你是没有层次的。然后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就是说你虽然瘦了,瘦的衣服大了,腰带宽了,但是你不能有悔恨,你愿意为这件事付出,就是你愿意“为伊消得人憔悴”,你把龟虽寿拿出来看看有没有,曹超有没有说他后悔了,他只说生命时间不长了,就是我因为失去了时间,我不想其他人一样,怨天尤人,我要让失去的时间成为我志在千里的推动力,这个执着,这个固执,也是思考里面来的,这个思考就比年轻时有境界,这个是经过时间打磨、沉淀才能达到的,曹超达到这个层次就已经看淡了很多东西,我不在想你死我活的了,反正我人生金律就一条,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我要完成我的雄心壮志,你不要在来拦我了,我现在很急躁,因为我意识到我老了,快不行了。第三个境界,就是短歌行里的了,他现在全部都明白了,人生搞清楚了,知道一人之力是无济于事的,他发生了一个顿悟,我要招徕群雄,为我曹某人打天下,而不是在我一个人自以为是的去打,所以他发出号召,大家都到我这里来,为我打天下,你是他聪不聪明,我不伟大,很多像曹超一样的人,打天下的人,打到越大,实力越雄厚,就自以为是了,目中无人了,结果曹超越来越有体会,越来越有感触。这就说明什么,曹超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可以体会到仁义的,也必须意识到智慧的,这样才能走的长久,要不曹超是不能驰骋沙场二三十年的。
但是曹超你读深刻了,读出层次了,你觉得你搞错了,他好像是个小孩子……
下期在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