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2、广泛阅读,修炼自己。听了董老师和耿老师的课,我折服于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董老师的《陋室铭》一课,她从文学上存在争议的“《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还是崔沔入手”,按照“陋室的作者是谁——陋室的作者是他们——陋室的主人是我们”的环节进行,构思巧妙,对文章的解读新颖独特由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让核心素养落地。董老师的文言教学,既注重对文言基本知识的教学,又有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是建立在董老师广泛阅读,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之上的。董老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利用,对教材的创新解读,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引领等等,这些都是我要去学习的。
榆林高新一中耿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以学生的四个学习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梳理阿长的相关信息。学习活动二:假如你也要请一个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学习活动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一个不识字,甚至连《山海经》都念成了《三哼经》的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具体情境。要求:用200左右的文字详写具体情境,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活动四:请给阿长写一副挽联,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大家能否对出一个下联?整节课问题的问题设置是一个亮点,一是问题设计小而巧;二是问题设计有层次、梯度。读写结合,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耿老师对问题的创新设计、对学生准确有深度的评价、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等等,这些都是我要去学习的。
3、坚持做自己。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深受学生喜爱?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两天的听课,我见到不同风格的语文老师,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幽默风趣,有的老师婉约娴静,有的老师严谨博学。相应的他们带来的课堂也是风格迥异。我无法把某一类课堂定义为“好”,也无法把另一类课堂定义为“坏”。由此我想,我来观课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是来把名师的课堂完整记录然后回去照搬吗?且不说,我能不能做到。首先我想到的是,教学设计可以一字不差的照搬,可是名师的思想却无法复制。我想此次学习,就应该像学习书法一样,假如只是一味地描红、临摹,即使写的再像名家,你也成不了名家。我来观课议课、学习的是名师们的思想,不是成为董老师第二、或者耿老师第二;而是让我是我,让我是更好的我。
且听且悟—蒲城学习记(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