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留有弹性。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所以在任务切换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小状况,或者有突发紧急的事情发生,占用了时间。
道理都懂,但是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就像企业的现金流一样,维持一定的冗余的现金流能帮助科技公司快速反应,投资到机会市场。但是看着那一部分钱就白白放在那里,感觉很浪费,总觉得想把它高效地运转起来。我对于时间也是这个看法,觉得今天并不是很忙,或者有闲暇时间看看剧、玩玩手机就觉得自己没有高效利用好时间。但是,实际上那些娱乐的时间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娱乐的时间能够减少自我补偿的心理和防止自我陶醉。
很忙的人的两大错觉:
1. 我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在压力下对自己说要好好爱自己,做出的行动和决定很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爱自己的选项。比如会去狂购物,或者暴饮暴食,都是满足了短期的利益,忽视了长期的利益。
我应该对自己好一点这个措词本来也有问题,言下之意似乎是我原来对自己都不好,现在这个时刻应该好好对待自己。但是,好好照顾自己应当是一个连续的状态,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时间点。
2. 我真是努力啊
时间并不稀奇,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但是对于很忙的人来讲,24小时很有可能是不够用的。这种不够用的紧迫感一方面带给大忙人一种压迫与鞭策,另一方面带给大忙人一种错觉:自己完全完美地利用了时间在投资自己,发展自己。
真的是这样么?一味的时间叠加并不等同于最后的丰收呀。而且时间稀缺容易导致管窥之见,忽视了周围流动的信息流,或者忘记照顾了社会人际关系。
所以我觉得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必须的生活基础活动上(整理,吃饭,交通)要有耐心,并且重视它们的意义。人一忙起来就会东西乱放,或者草草吃饭,但是这种随意对待自己生活基础活动的态度很容易后院起火,回到家看到一团糟的房间,人还会有好心情么?
在充电的发展活动上,保持时间与注意力。发展活动能分为被动与主动。被动的比如大学、工作等,因为有硬性的考核标准,人就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的比如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没有即刻的回报。我自然是对后者更有感觉,因为前者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按部就班的活动,但是后者的选择能让你跳出来。对于发展活动,效率是第一。
在娱乐活动上,少不了也不要太多。看新闻、知道热点对我拉说还是挺重要的,可以作为平常的聊天话题,可以写进我的文章里面,可以了解业界的动态。我不怎么看新闻,因为新闻中的事情离我太远了,我也没有能力去决定。但是我还是很勤奋地刷微博的,去看那些热门微博主的发言,看他们人气的微博,看看粉丝的回复,能学到如何和大众交流,并且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方法。微博不单单要看内容,还要看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