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不炒股、不投资、更不参与博彩游戏,在阅读逻辑思维相关书籍之前,我压根不知道“复利”是什么。
在我的印象里,“复利"就是高利贷,利滚利,息叠息,最终利息增加到一个无可偿还的数字,直接就可以把人逼死。
除此之外呢?复利还能应用在什么地方?
这里要讲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某国国王打算给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个奖赏,于是国王问这位发明者要想要什么。这位发明者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里给2粒,第三个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哥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摆满棋盘上所有64个格子的麦粒,就都赏给你的仆人吧。”国王认为这件事很容易办到,便欣然答应了。可当仆人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哪怕是把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都满足不了这位发明者的要求。
这就是复利的神奇之处,从一开始微小的数字,当数字不断翻倍,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无可估量。
这也是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由于时间关系,理论性的表述到此为止。那么,复利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1、交友圈。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你和美国总统之间只隔了六个人。那这六个人是谁呢?是你的朋友,是你朋友的朋友,是你朋友的朋友的三姑妈六大姨的儿子的爸爸的女儿……总之,只要你认识到一个交友广阔的人,他就有可能介绍你认识市长、省长、甚至常务秘书长。
那么,要怎么做到在交友圈内的复利呢?是的,要多结交各方好友,要为人和善,真诚可靠,相互帮助,互惠互利。
无论多大或多小的交友圈子,都存在着一种重复博弈,就是今天你欺骗了 A,陷害了B,又攀上了C的好处,而A通过B认识了C,最终C识得你的真面目,又将此事告诉了D,最终,人脉和信誉便断送在自己手上。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2、微习惯。此前听过一本书叫《微习惯》,作者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宅男。那为什么他能够写出一本全球畅销的书籍呢?原因只有一个,他足够坚持。
他的坚持不在于每天跑10公里,做200个俯卧撑,保持一身肌肉,或者每天写出一篇好文章,而在于他坚持每天做1个俯卧撑。
那么问题来了,1个俯卧撑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能消耗一杯凉白开的热量?
对于一个毫无运动细胞的死宅男,他的目标不是每天做两三个小时的健身,一个月练出八块腹肌,而是每天只完成一个最微小的目标。当这个目标成为习惯,肌肉适应了这个强度,大脑开始觉得不做这个动作这一天就是没过完的时候,再把目标稍微往上提,直至身体和大脑再次适应新的运动强度,又一次把强度往上提。
假设你的极限是每天做200个俯卧撑,那么你每天必须完成的目标是20个。做完20个继续做的俯卧撑,都是给自己的额外加分,这样既满足了刻意练习中的反馈和奖赏,又不会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完成时感到沮丧失落。而当你的极限可以到达每天300给俯卧撑,那么每天的目标就可以提升到30个,目标虽小,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它就能够给你的身体带来良好的反馈。
一口吃不成胖子。作为一个普通人,通过完成一个个微小的目标,也可以成就人生中的大作为。
3、思维复利。
说来惭愧,本来我只想着看一本《麦肯锡工作法》增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麦肯锡作为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它的思维框架无疑是非常细致齐全的。而在书中提到MECE法则、逻辑树、思考框架等常见于各类逻辑思维书籍中,而5W1H分析法,又出现在丰田的生产管理规范中。再通过纵向链接,便又搜索出一些诸如SMART法则,STAR法则、SCQA架构等各种思维模型。
藤连着瓜,瓜又连着藤。本来我只想看一本书,结果透过一本书,我发现需要再看十几本书来恶补相关知识,而透过这十几本书的知识交叉,相互产生的理论知识碰撞,我又发现仅了解一个学科,了解一种思维模式,无疑是一叶障目。
这一本书带来了什么效果呢?它延申出一个模糊但又有迹可循的知识脉络,而通过有目的性地去了解这个知识脉络,逐渐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行事作风。这就是思维复利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就是复利带来的巨大影响。
虽然我还没有看有关于“复利”的任何理论书籍,整篇文章全凭自己瞎掰,但我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就已经看到了“复利”的影子。
而认识了解这些名词有什么好处?
它给了我更好的寻根问底的机会。所有的现象都有迹可循,有依据可说明,而不是一切凭经验、凭直觉。有路可走,才有进步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