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作为动词就是“分开”,作为名字就是“分类”;“析”是“析出”,本意是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或更通俗地讲,是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比如从海水中析出盐,其寓意是浓缩、提炼。头脑中能清楚“分”和“析”的内涵,再面对一个案例时大概就知道如何“分析”了。
从上述内容看,“析”比分难得多,要想准确地辨析,首先要对概念内涵了然于心,然后才能对对事物,事件,人物,现象等所有内容,以“必要性发散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发现体验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探求和发现的行为轨迹。
对于抽离技术的学习,最初是在简快身心疗法中开始的。书中具体抽离技术做法的指导如下:
“练习第一部分:假设你正坐在椅子里,(1)站起来,找约3-5公尺的任何位置,看着椅子,想想自己正坐在椅子里,记住这个景象。(2)返回椅子坐下。闭上眼睛,回忆那个景象,若不能做到,重复(1),直到能够做到。(3)坐在椅子里,张开眼睛看着眼前事物,同时回忆那个景象。反复练习这一步,直到完全纯熟。”
“练习第二部分:(1)闭上眼睛,想象你是一只在上面飞的小鸟,或者想象头顶的天花板有一部录像机正在摄录,把整个房间的东西都完全摄入,并且在你的脑里同步放映。所以在你脑里的荧光屏上是一张鸟瞰图,你看到自己的头顶,和房间里其他的人事物。(2)然后,张开眼睛,看着眼前的景象,同时让刚才那荧光屏上的一幕在脑里边呈现出来。这样反复练习数次,使自己能纯熟地在脑里出现那鸟瞰图。”
“练习第三部分:(1)与朋友交谈,当对方在说话时,自己在聆听的同时让那鸟瞰图在脑中出现。反复练习让鸟瞰图出现和消失,直到纯熟为止。”
“练习第四部分:(1)与朋友交谈,当本人在说话时,让鸟瞰图出现一会,然后让它消失。反复练习直到纯熟为止。
对以上内容,虽然个人进行过练习,但对来访者的运用比较少。记得有一次,有个因为婆媳关系不合来访的家长,说起家庭大战的场景,情绪非常激动。随着她的叙述,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强势婆婆颐使气指大吵大嚷,她躲在楼上房间里忍气吞声的画面。可是有一点却非常有意思,她明明一直在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受委屈,我却在画面里感受到那个愤怒的婆婆深深的恐惧和渴望。而她虽然没和婆婆吵,看似输了,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换句话说,婆婆的愤怒是她意料之中的,她其实早就预料到这一切的发生,只是在等待时机,甚至暗暗“渴望”这样的场景发生,她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离开这个地方……
对这位来访者,我先是让她再次回想上述场景,回想当时的体验,然后想象自己站在不远处,看看她和自己的婆婆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她说婆婆把孩子从小带到大,每天操持家务,而他们进门就吃饭,她感受到婆婆其实很委屈。
我让她回到她自身,通过自己的眼睛再看婆婆。听到她吵闹,再次体验这件事的感觉。她看着婆婆想到的是丈夫,感受到自己对丈夫不回家的愤怒。
再靠近,再靠近,从非常近的距离看这件事,仔细看她的眼睛……她看到了婆婆想到丈夫,想到丈夫对她的脾气暴躁很不满,还有由于长期不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不信任……
当她找到这些体验之后,退出这种境地,从大门外甚至更远的地方看这件事,她的感受平静了许多,表示要静下来先和丈夫好好谈谈。
就个人经历来说,对于“抽离”技术知之甚少,实际操作中是和“结合”交替使用的,“结合”的时候来访者的情绪表达更强烈,而“抽离”时情绪淡化和分散,再就是似乎都是从视觉开始,并由全部感官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