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教子篇提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很少能做到公平,从古至今存在这种毛病的人多得很。
《左传》中记载过一个母亲,她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溺爱孩子的母亲,她的名字叫姜氏。她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妻子,后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庄公,一个是公叔段,由于庄公“寤生”,也就是难产而生,所以姜氏讨厌大儿子庄公,喜欢小儿子公叔段。
待到大儿子庄公继位,姜氏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为了小儿子争取利益,包括权力、封地,她所有的要求,庄公都一一满足,直到有一天,小儿子的力量都要超过庄公了,很多群臣都建议庄公尽快想办法。
直到有一天,公叔段自觉时机成熟,于是让自己的母亲做内应,定好日期,准备偷袭国都。这一切都在庄公的掌握之中,于是一举将其攻破。后来庄公的弟弟公叔段逃离到共国这个地方。而姜氏被庄公安置在城颖。后来在颍考叔的感化下,与其母和好如初。
《春秋》评价,公叔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但我们仔细想想,其实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姜氏。正如《颜氏家训》中所说:“共叔之死,母实为之。”共叔段的死,其实是他的母亲过分溺爱造成的。从小到大,一直偏爱公叔段,所有的愿望都一一满足,但贪心不足蛇吞象,最终,贪欲过大,让自己丧命。
溺爱是毒药,就像把孩子扔到水里,孩子后果可想而知。溺爱会让孩子穷奢极欲、会让孩子肆意妄为、骄奢淫逸。
正值寒假,大年将至,很多家长“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对于孩子吃喝玩乐,不加控制,不求节制,放任自流。喜欢吃的东西不停嘴,喜欢喝的饮料不停口,喜欢看的电视不停眼,喜欢打的游戏不停手……假期之后,又对孩子百般指责,批评孩子不用功,指责孩子不努力,责骂孩子不上进,其实,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我们家长,我们用溺爱对待孩子却全然不知。真是可悲可叹!
等到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养成后才去制止,为时已晚,即使把子女靴抽、棍打至死,也难以雄起树立起父母的威信,对子女的愤怒与日俱增,招来的却是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时,注定会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教育孩子把握原则,不要让溺爱当道;教育要趁早,不要让错过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