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丁立梅老师的一本书,我当时买它只是因为喜欢书本的名字。光影,流年这两个词在我二三十岁的年龄里觉得是那样的亲切与熟悉。我常常也想写一写,但那时的我不懂它们的意思。
当而立之年悄悄过去,在依然浮躁、焦虑的不惑之年,再次读它,却突然发现一切的光影、流年,只不过是过去生活中存在的影像、记忆而已。
丁丽梅老师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想要写本自传,把他的故事全写出来,但等他老了以后,各种原因,爸爸也没能写成他的自传。我也是有故事的,我不要等到我爸这般年龄再写。人生有太多的无法预知的灾难,疾病,死亡,哪一样都能让人在瞬间粉身碎骨。即便能顺利的活到老,也还有老年痴呆呢。我怕我得了健忘症,把我从前的记忆删除的一干二净,我要趁我还有力气的时候与它们来一次相逢……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陌上花开蝴蝶飞。第二部分为:桃花红。第三部分是:浮生一梦。第四部分是:少年事。第五部分为:清欢。每一部分,都写了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写的那么真实生动,每读一篇都仿佛身临其境。
在众多的文章中,我更喜欢“浮生一梦”中《两个女人的战争》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作者的奶奶。
作者的奶奶生于民国,父母亡故,过继给了父亲的哥哥,极为受宠,被视为掌上明珠,甚至给奶奶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识字念书。但奶奶记性不好,贪玩,总是前教后忘。在门口端茶接水的小丫头都学会了,她仍学不会。奶奶对读书没有兴趣,但却手巧,做女红远近闻名,她绣的花儿像活的一样。
奶奶是个美人,小脚,袅袅婷婷,如一枝新荷,肤白貌美。奶奶嫁给爷爷,是走的旧时的路,门当户对,陪嫁阵容浩大,表现出作者的婆老太对奶奶这个唯一的养女的全部的爱。在奶奶众多的陪嫁嫁妆中,很多都在“破四旧”的时候给抢了砸了,唯有一个小铜炉和铜镜子,被奶奶藏在锅堂的草木灰里,才逃过一劫。但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在小铜炉里烤蚕豆,我用奶奶的小铜镜梳妆。
奶奶从繁华加身,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到后来一贫如洗,倒也没有过分悲伤。她信命,命中注定你是这种活法,你变不成那种。命中注定你要经受磨难,你想逃也逃不了。就像她说的:该你在河里死,不会岸上亡。
我读到这里,由衷的佩服奶奶。虽然作者在文中说:“一切的遭遇,用命运来解释,所经受的苦痛,似乎也就变轻了许多。”但在现实的苦难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不是过度的悲伤一蹶不振呢?奶奶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奶奶面慈心善,待人实诚,以至于晚辈时常念着她的好。奶奶有很多讲究: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奶奶不光教作者,人不能贪心,还告诉作者,对万物要有敬畏。
但是作者的奶奶对世上诸事万物都能“与善仁”,唯独对作者的妈妈少了颗宽容心,而作者的妈妈就是文中“两个女人”中的另一个女人。
与肤白貌美的奶奶相比,作者的妈妈是黑、瘦、皮肤粗糙。奶奶背地里笑话她难看。作者的妈妈除了会扎鞋底,对其它针线活也不精通。于是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奶奶负责家里洗涮烧煮,妈妈负责挑担挖田,播种收割。
奶奶虽然嫌弃妈妈,但还是给妈妈洗衣服,妈妈嫌弃奶奶,但还是苦活累活,总是冲在最前头。十来口人的大家庭,全凭她的一双手换的饭吃。她待爸爸的兄妹是当自己的孩子来待,添衣做鞋一样也没落下,甚至作者的姑姑出嫁都是妈妈置办的嫁妆。
但是妈妈所有的好,全都败在一张嘴上。而这个原因是作者成家以后才知道。作者写道:是到我成家后才渐渐理解了妈妈,那样的穷日子,又命运多有起伏,千头万绪,左冲右突,她要练就一副怎样铁打的身躯,才能抵挡。我们兄妹几个,又都是不省心的。我姐六岁时被滚水严重烫伤。我大弟四岁时被赤脚医生打针打瘸了腿。我一大病过几场,死里逃生,我妈的心不知为之碎了多少回。她的柔软根本没来得及张开,就已被种种苦难淹没,她只能化作金刚不坏身。
作者又在文中写道:我不爱我妈,我姐更不爱。但当作者有机会细细打量黑瘦苍老的妈妈的时候,才想到她是多么的孤单。于是对她加倍的好,带她去旅游,坐火车,坐飞机,乘电梯,住宾馆,给妈妈买玉镯,以至于妈妈感叹道,我现在享我姑娘的福了。而妈妈也曾欢喜的告诉作者:她会做荷包鱼了。在她很紧张的看着作者吃掉一整条鱼后,大受鼓舞的还要在作者回来的时候给她包三鲜饺子。
妈妈不曾做过饭,但为了孩子,还是努力的去学习,可见妈对作者浓浓的母爱。而作者答应,其实是希望妈妈能长长久久的活下去,对妈妈的爱也能更长久。
两个女人的战争的结束,是奶奶得病后,妈妈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很是感激。到这个时候,斗争了大半辈子的两个女人才握手言欢,最后奶奶死在妈妈的怀里,面容安详。
到这里,文章就结束了。在整篇的文章里,作者不仅写了奶奶,美丽,坚强,善良,仁慈。还写了奶奶对她特殊的偏爱。不仅写了妈妈黑瘦,难看,粗暴,吃苦耐劳。还写了自己对妈妈的歉疚和感谢。
每次读到文章最后,我总是不能自已,泪流满面。多好的奶奶,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孙女及女儿。“它”让我想起我的九十多岁高龄去世,也曾偏爱我的奶奶。想起七十多岁曾疾病不断,却依然健在的妈妈。以及千千万万的奶奶和妈妈们,她们都有着我们中国女性善良、美丽、坚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用最炽热、浓厚的亲情去爱身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