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兵
一路筑服的iRG劳务实名制管控系统和人脸识别,更多的是服务企业的项目端,让项目端随时掌握信息,那么作为企业,如何有效、快速的了解每个项目端劳务状况呢?那就是企业劳务人员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企业中心)(图示1),进入企业中心的首页可以从地图上很直观的看到,某公司在各地区项目的分布图。
企业劳务人员数据中心部署于企业内部,依托互联网,从iRG项目端获取劳务数据,管理层可及时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实时掌握各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情况,这样可以做到对劳务资源使用动态的及时掌控,保障项目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责任。
按照现如今的流行语来说,企业劳务人员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大数据”,说通俗就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更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而我们把大数据又分为“云”、“链”、“端”三个层次。
云是大数据的处理中心,云计算能有效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正是有了云,工业时代的“大”数据变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数据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状态,还蕴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一旦掌握,就可以把握社会的脉搏甚至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自然数据和社会数据,都可以通过定量方法的计算来分析解决。从全球视野来看,“量化决策”和“数据治国”已成为大势所趋。当前,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应学会从“定性”走向“定性定量相结合”,树立基于数据、事实和理性分析的管理理念。
作为企业中心的云,第一、可以全面真实的了解各项目劳动力在各个时点的真实数量,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不足的项目,公司可以及时干预,推动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企业中心可以按天实时搜集多个项目里面工人的出勤数据,同时出工时间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实现统计分析目标项目的人员出工情况,为把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体进度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的摄像监控,为项目领导小组能够实时了解现场情况提供便利的监控条件。第二、可以详细掌握劳务队伍劳动力配置状况,有利于深入了解劳动力质量和结构,可以真实掌握劳务人员出勤状况,为应对劳资纠纷和恶意讨薪等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经过数据积累可以全面、实时得掌握劳务队伍情况,包括准入资审情况、信誉评价、信用体系等情况,第四、建立个人不良行为数据库,对有不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杜绝再次使用,第五、通过对劳务公司、班组长和劳务人员等动态信息的综合查询功能,帮助公司发现和培育劳务队伍,第六、经过一定的数据积累,利用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定额用工做出比较精准的判断,为以后的企业劳动定额提供参考,第七、建立数据平台,通过数据积累,可对各个项目的用工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企业总结和找出问题所在,第八、为企业更有效的对项目管理水平进行评判,提供数据支撑。
链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应构建链路打造云到云、云到端、端到端的互联互通,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应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大数据的链路如同具备交互感应、中继传递的智能网络,可以整合“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让每个联网的终端化身数据战场的指挥官。现今,数据已成为像能源、矿产一样的战略性资源,接踵而来的便是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尤需重视“云—链—端”的联合防御。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制定好互通标准,实现多种设施的协同发展,又要前瞻性地预留接口,以便未来的升级换代和拓展扩容
iRG项目端与企业中心之间连接,企业中心与企业中心之间的链接,iRG项目端与iRG项目端之间的链接,我们称之为“链”建设。实现项目端劳务数据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打破过去旧的的模式“项目孤立”和“管理封闭”等等不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现状,增进项目端与项目端之间的学习,项目端与项目端之间的互相激励等等良性循环。
端是大数据的创新方向,既要创新终端的数据采集方法,去伪存真、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可信性;又要尽可能将数据开放给终端,推动终端的创新应用。从市场来看,应发展智能终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就政府而言,应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前,企业无法深入应用大数据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激发数据与商业场景的良性互动。应让需求和技术实时、动态、经济的对接,使用户成为大数据的提供者和受益者,实现运营和使用的迭代闭环运行。与企业相比,政府在数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能只充当数据的“账房先生”。应唤醒沉睡在档案袋、存储器中的有效数据,为科学制定政策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iRG项目端”代表北京一路筑服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端”创新。不仅有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来还会把安全教育、标准化实名制集装箱融入进来,丰富端创新的内容。“iRG项目端”负责大数据的搜集,保证项目劳务数据的可信性、多样性和实时性。让项目端正常成为实名制管理的提供者和受益者,建筑项目端实名制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能够不断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不断使用市场的发展,项目端会不断的完善与优化。
未来的几年,几十年,劳务作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项目端和企业端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劳务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劳务用工纠纷接连发生、劳务人员流动频繁造成劳务管理难度加大的现实背景下,促使劳务精细化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缓。劳务作为资源也会出现短时间的供需失衡,在未来短缺现象将会出现。随着现阶段人员的不断老化,新生代对建筑劳务工作的误解抵触,会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企业中心+劳务精细化手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劳务资源整合方式。将劳务管理上升至资源管理的高度加以统筹,未雨绸缪,不断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农民工向建筑职业化工人转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