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三蜂
图:Pinterest
基于CC0协议使用
– I –
作者群里有位94年的姑娘,初读她的文字的时候,觉得她是一位特别上进特别有毅力的一个女孩。
年龄虽然和我一样大,但其实她已经毕业两年了。通过阅读她的文章,我知道她在这毕业的两年里,过得特别不容易。
大学毕业后,她独自一人南下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进过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做着白天黑夜颠倒的工作;也在街边做过搬运工人,有的时候甚至来例假都不能休息;租住在一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几平米小黑屋,每个月拼死拼活地拿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去菜市场买个青菜都要和卖菜的老爷爷讨价还价;就连生病发烧了,也不敢去买药看病,顶多就是把被子蒙住全身,把汗给捂出来就算好了。
同时,这两年期间,她还坚持备考公务员,但是两年都没能考上。今年是第三年,她说自己不会放弃,直到考上为止。
反正她的经历,用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要多惨有多惨。
看完她的文章,我很有感触地在文末留言:“加油,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当然,我也看到了留言的不止我一个,很多读者都在安慰鼓励她,很多留言都真诚而又温暖,姑娘也都一一回复感谢。
– II –
后来,这姑娘都会隔三差五地分享自己写的文章,但是慢慢的,内容却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对于我来说,甚至开始有些反感。
因为这姑娘,每次写的文章,都会把自己过去两年的“惨”痛经历搬出来,并且围绕它们大书特书,渲染自己曾经有多不容易,以至于到后面,我不点开她的文章,都能大概知道她今天写的内容。
我知道你曾经过得不容易,曾经过得有多惨,但是这些“惨”和“不容易”,真的没必要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向别人分享,甚至病态一点的可以说,是炫耀。
如果不能从过往的经历中学习成长,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惨痛经历,那么它就会像毒品一样,让你上瘾,一步一步腐蚀你,让你产生一种幻觉:“我曾经这么惨,我跟你们不一样!”。回到现实,你现在不是还跟以前一样惨么?
卖惨,是容易上瘾的。
你以为通过卖惨,你获得的关注是别人的尊重和欣赏,但是对不起,除了同情,那些连屁都不是。尊重和欣赏,是要靠本事去征服的。
– III –
这个社会总是对成功的人情有独钟,而且相对于那种一帆风顺的成功,他们更青睐于坎坷波折的成功。在媒体眼中,成功就像个女人,有曲线才能凸显美。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心灵鸡汤,才会有那么多励志故事。但是心灵鸡汤和励志故事其实还好,毕竟是人家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得听听。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把卖惨和励志混为一谈了,一股攀比之风在媒体间盛行,比的不是谁钱多,也不是谁更帅更美,这些统统不比,恰恰相反,比的是谁更惨。
所以大家一个个地,不管是通过文字还是面向镜头,都在扯着脖子大声吼:“快看我,我最惨,我比他还惨。”每次看多了这样的镜头,我都忍不住想:为啥这些人偏偏想不开,要和那些迫不得已的乞丐争风吃醋。要说惨,最惨的应该是他们吧。
卖惨和励志,就像同胞兄弟,但是性质完全不同。励志,都是在成功之后才敢说出来的;而卖惨,说出来就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但是很多人,总是容易误解它们两兄弟,所以才会在某个综艺节目组上,某位通过实力卖惨的女生C位出道。
– IV –
在最近的一集《中国新说唱》中,有位练习生叫徐圣恩,他写的歌词里面,大部分都是关于练习生的生活如何不容易、如何艰苦的。唱完之后,并没有获得导师们的认可,反而被吴亦凡批评:格局太小,一直揪着过去不放,严重限制了自己的创作。
说难听一点,过度卖惨会限制一个人的格局,只会让原本以前就很惨的你,越来越惨。
以前村里有位邻居大妈,在文革结束的时候是高中毕业,在当时算是学历非常高的。但是由于家庭原因,迫于生计,只能嫁给我们村一个没读过书的老农民,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苦。
后来,这位大妈每见到一个人都要说一下她年轻时候受的苦,一开始听者还会附和一下她,后来听多了,大家也就听腻了,见到她走过来都会绕着走。
而且直到现在,她们家依旧是村里过得最苦的一户人家。
– V –
同情是最没有耐心的,审美都容易出现疲劳,何况卖惨。
你第一次说你惨时,我觉得你确实很惨,给了你一个真诚的拥抱;你第二次说你惨时,我觉得你不容易,给了你一个鼓励的微笑;当你第三次跟我说你惨的时候,我依旧会对你微笑,但是我开始怀疑了;而第四次你还跟我说你很惨的时候,我选择了拒绝。
你尽管骂我冷漠,但是我也笑你可悲。
同情有时候也会害人,尤其是在这个卖惨也能获得内心满足的时代。你一次次地同情他,反而让他觉得他的惨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就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安慰,就像个孩子,以为哭得越大声,就能得到更多的糖。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有多惨,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你现在怎样。不要总是把伤疤揭给别人看,你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尊重和掌声,而这些,都需要你自己的改变,改变如何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惨。
或许你曾经是很惨,但是你真的想一直这样惨下去吗?
与其卖“惨”,不如卖“灿”!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