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修身?看到别人的善,向他看齐,修身以存其善;看到别人的不善,即生警觉,对照反省。好善恶恶的意识是修身的基础,所以能够中肯给与批评的,是吾师;能够给与恰当激励的,是吾友;只会馋谀的,是吾贼。认识与此相反的,便是小人。
行为上的善表现为循礼。无论时通还是处穷,礼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循礼,则血气、志意、知虑(身体、情绪、理性)治通,否则则混乱迟钝;循礼,则食饮,衣服、居处、动静(衣食住行娱)和乎节,否则不适致病;循礼,则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人际交往)优雅,否则不同程度地粗鄙。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以善引领谓之教,反之为谄;以善处人谓之顺,反之为谀。是是非非(正直)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各人禀性有异,但修心的原则都是一个礼字,关键在于要跟随好老师,以先王之道为唯一追求。具体而言,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礼为正身之法,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正礼。不隆礼,不隆师,好自用,犹如盲人辨色,聋人辨声。
以礼修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重理想则轻视富贵,重道义则轻视爵禄,善内省则轻诱惑。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
2、为人恭敬、忠信、仁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即使身陷困境,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否则,即使事业通达,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3、君子注重自身应该怎么做,而不在乎别人的反应,故独修其身。
4、君子能以公义胜私欲,不重视追求个人的财利,从日常小事开始做起以远离祸害,总是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以规避羞辱,但是奉行先王之道及其礼法却很果决,毫不迟疑退缩。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以礼修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人之禀赋各有不同,只要方向正确,只要蹞步不休,累土不辍,总可以达到目标。为人处事一定要自律严谨,依乎法,志其义。好法而行,可称士;笃志而体,可称君子;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方正、忠厚、守规矩、友爱兄弟,就是好青年,能加上好学、谦逊、聪慧,就是君子了。反之,苟且偷安、懦弱、没有担当,只知道吃吃喝喝,就是坏青年,再严重的就离灾祸不远了。
总之,治学包含修心和修身两个方面,荀子进一步将修身具体化为循理,认为善体现为礼,礼可以正身,修身的过程,就是以礼正身的过程,就是求善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