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看到一个词:隐形贫困人口。主要是指那些在朋友圈里整天好吃好喝好玩的人,其实现实中很穷。看起来风风光光,但是实际上确实吃“土”一族。然后,这个词在互联网的世界中迅速“进化”,出现了类似的词语。隐形富豪人口(看上去很低调实际是土豪二代之流)、隐形学霸人口(看起来不学习贪玩,考试总是前几名,其实是学习到深夜的人)、隐形单身人口(网上老司机,实际恋爱次数还不如小学生)、隐形吃货人口(看起来身材苗条性感,实际一顿饭下来能吃几人份)。
这些调侃词语的背后,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随着过度的追求,逐渐出现了失真的情况。
我们的照片逐渐变成了照骗
拍照三分钟,P图一小时。这是许多人调侃P图的梗。记得刚有QQ那会,许多人的头像都是素颜。(非主流杀马特也有不少)照片都还是很真实的。那个时候的P图还是摄影大师PS牛人的专利,常人也只是剪刀手一招拍便所有的技能。如今的技术,让照片越来越精美,里面的人也越来越漂亮。磨皮美颜增白,一键搞定,完全把高晓松P成美少年。P图被与日本化妆术、韩国整容术并称亚洲三大邪术。
期望值提高,现实中受挫
曾有不少新闻报道过,网友打“飞的“相约见面,然后见到真人太丑而直接拉黑的事情。更有不少人被称为见光死,意思是见到真人就没戏了。美丽的照片让对方产生了高期望值,而当实际情况差距太大时,往往的结果就是一拍两散。
美好的朋友圈生活也许并不美好
像刚开始提到的隐形贫困人口,这些人在朋友圈里风光无限,所晒衣食住行无不让人点赞羡慕。可这些的背后,也许就是各种信用卡、花呗借呗的透支。月光族都形容得不贴切,月欠族估计更准确些。每个月的收入都不够使用,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借贷来维持这美好朋友圈的生活。一餐大餐的背后是29餐的泡面馒头,但是这一切在看到发出的图片收获无数点赞和评论后,又觉得着29餐是无比的值得。
认知偏差,最终只会被现实击垮
有人觉得自己未来一定能赚大钱,然后当下不断的透支消费。可是从实际分析,他并没有什么能保证未来能赚钱的技能和能力。这种盲目的自信其实就是认知偏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炫耀之意人人皆有。在一定的边界内,这样的爱美炫耀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过了度,那就会出问题了。P图太多会让人忘记自己本身的样貌,炫耀太久会忘记自己的现实生活。前几年有个新闻就说,有人冒充军区司令,直到他被抓的时候,仍认为自己就是真的军区司令。这种就是认知偏差导致的自我欺骗。
报喜不报忧是人的共性,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载体公共平台,更会如此。我们都会把我们希望展示的最好一面放出来,即便实际生活是多么的差劲。有一点我们要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世界。及时精神世界再怎么满足,我们仍然要摄入能力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只一味最求精神满足,而忽略物质需求的作法,是自我欺骗的行为。
美好的朋友圈可以作为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切不可沉迷其中而忘了现实的残酷。愿你能有朋友圈的美好生活,愿你能有勇气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