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只有医生知道》——引人入胜的女性读物

《只有医生知道》——引人入胜的女性读物

作者: 茜言万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8:12 被阅读0次

    怀孕之后,在小红书上搜索了很多应该看的书,其中有协和妇产医生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放在kindle上,每天晚上看看,迅速看完了1、2、3部。

    医生写的很有意思,基于日常实践和见闻,添加一些文学的修饰和色彩,读起来引人入胜。虽然是医学故事,但是与妇产相关,又有很强的故事性,作者写得浅显易懂,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出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还有一种读小说的快感和难以控制的读下去的欲望。 三部书里面,有些情节会重复出现,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虽然都是妇产相关领域的故事,但是每一部单拎出来看都不会断档。很多小故事凑在一起,了解到不少医学知识,算是很通俗易懂的科普读本了。

    书里有作者自己对医生、对患者、对医患关系、对医疗环境的思考,也有在学习和行医过程中的实践和感悟,还有对医学名词、医疗知识的普及等等。虽然是一个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小故事凑在一起,其实也有内在逻辑和内涵支撑着整本书。

    从一个容易漏诊的宫外孕故事开始,一开始就切入紧张气氛,普及宫外孕的现象和可能成因,再升华到“好妈妈是女儿危难时最强大的依靠”,着实让人动容,正是患者的信任、医生的卓识、家人的支持,才让宫外孕的女孩及时止损、转危为安,在几年之后再次拥有和顺利诞下另一个小生命。

    书里还普及了关于产前检查和分娩的相关知识,虽然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也会随之担心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意外,但是对于分娩了解的更多,也会更加踏实心安。庸人自扰不过是自身心态问题,知道可能的状况,才能更好的见招拆招、临危不乱。还讲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自然流产、刨宫产之后可能的疤痕妊娠、羊水栓塞等,普及了避孕方式、分娩之后的黄金初乳等。异常的妊娠情况,作为一个孕妇看到,还是会情绪紧张,看书的时候希望书里的主角转为为安,合上书祈祷自己平安顺利。

    作者还讲到自己身孩子时的亲身体验,以及产后与婆婆和旧习俗斗智斗勇,虽然还不知道我妈妈和婆婆脑海中有着多少固执观念,但我肯定会更加相信科学。宝宝的预产期是明年盛夏,显然首先要在“穿多少”的问题上有所纠结。再者,看了书才知道黄金初乳的珍贵,才知道妈妈即使开始奶水不多,也不妨碍喂饱孩子,及早添加奶粉反而不利于纯母乳喂养,“吃多少”也肯定会有争论。我能做的,一是请个月嫂,避免妈妈和婆婆的观念有冲突;二是利用怀孕期间,多学习、多看书,毕竟我这么强势,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妈妈和婆婆的。

    也学习到,产后补血的王道——就是吃红肉,想到我的好朋友在怀孕期间补铁的经历,当时我都很震惊,补铁吃到的真是一股铁味,那得多么难受,她补铁补的舌头都是黑的。想到这些,我还是尽量多吃点肉吧,虽然最近看见肉就直摇头,但总好过直接吃“铁”吧。书里还提到“巨大儿”,出生时体重超过8斤的就属于巨大儿了,我妈妈说在老家生出巨大儿都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大胖小子”,举家欢腾,看来还是缺乏基本知识,巨大儿不仅使得生产困难,妈妈也更加容易在几十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而巨大儿本身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的潜在人群,总之是百害无一利。孕期控制体重任重道远,坚决对抗我妈“多吃”的教诲。

    关于妇科问题,讲到了子宫肌瘤,了解到子宫的结构、肌瘤的种类,才对这个听起来很可怕的东西有了初步认识,作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实也不是闻风丧胆,正确的认识、保持随诊观察、有问题及时问诊,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宫颈糜烂,听起来很害怕的疾病,现代医院已经为它正名,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看到书里因为相信了无良医生的连蒙带骗、治疗了“宫颈糜烂”疾病,而对怀孕、分娩造成极大伤害的故事,真是不由得同情和气愤。

    看完书不由得感叹中国的医患关系,我相信绝大多是的医生都是有医德的,即使不热爱医学工作的医生,也有作为人的基本道德支持,相信他们总是能尽自己所能对待病人、希望病人能早日康复。但是医疗的误差总是难以避免,尤其是高级别、经验足的医生,他们遇到的病情更加复杂,经历的更多、基数更大,难免会有更多次的误差。病人应该做的,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医生,即使出现问题,应该做的是及时弥补,而不是索要多少赔偿、对医生施以相应的伤害。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仅带给病人安全感,给医生同样的是安全感。如果医生面对的病人都是敌对状态,如果每个医生都遭遇几次医闹,那将心比心,还有多少医生面对病人能做到毫无保留,首先想到的应该会是自保了吧。

    作者讲到她在澳门交流两年的经历,感叹澳门的医患关系和人文关怀。真正成熟的医疗体系,应该是把最稀缺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比如主任医师,留给高危妊娠的孕妇,而健康孕妇,有家庭医生保驾护航。人文关怀也体现在同理心上,比如恰当的润滑、适宜的温度、新生儿的保护等等。也可能是这些关怀,以及社会体系对医生的尊重等多种因素造就了澳门医患关系的融洽。

    在大陆,这些还任重道远,对医生而言,临床与科研、探索与保守、坚持与转换,信任与自保,都是他们在专心医疗之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作者在协和一起成长起来的好朋友,做出了与她不同的选择。那个叫琳琳的女孩,在练就一身本领而在协和论资排辈的环境下无处施展的情况下,每周末去周边的地方医院做手术。一方面施展了武艺,另一方面又养活了不少地方医院,在一方面避免周边的患者长途跋涉到协和还不一定挂的上号,一举多得。琳琳在这样的状态下实现了自身价值,也见到了更多因为医疗资源不发达而得不到有效救治的案例。在很早的时候,琳琳就因为一些病人不理解甚至医闹事件而对医疗环境心存不满。在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出色医生之后,琳琳离开了协和,成了了一家私立医院,选择“更有尊严地为病人看病”。对社会而言,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分配,更有需求、资金更加丰富的人可以选择服务更好的私立医院;但对个人而言,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不理解、不信任和穷追不舍,在一定程度上逼走了一名优秀的公立医院的医生。

    在第三部的后面,除了妇产知识,还讲到了老年痴呆,我才知道老年痴呆的症状,不仅仅是开始遗忘、不能自理,也有人会褪去人类的自制力,对欲望无法控制,书里提到的例子是老头开始变得“花痴”,让女儿倍感丢脸,甚至不愿再回家。但是知道真相的女儿,及时赶回家中,陪父亲走过人生最后一程,体面地告别。

    看完三部书,不像是看完小说一样长吁一口,更像是读完了一本杂志,每个小故事都精彩纷呈,循序渐进丰富着我几乎没有的医疗知识。也许是因为做了母亲,才激发出如此的求知欲望,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让我对未知领域求知若渴。

    感谢这样一本朴实又易懂的科普读物,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对即将到来的经历,如果生个女儿,对她的成长,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开始关注作者的微博,期待看到她更多作品。也期待医患关系得到缓解、医疗环境得到改善、人文关怀得到加强,这些,都会实现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有医生知道》——引人入胜的女性读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w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