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卞之琳
1910.12.8-2000.12.2
"汉园三诗人"之一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卞之琳,1910年出生江苏海门,
1929年从上海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
也是在这里,
他接触到西方那种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
也是这段时间,
他认识了徐志摩,师从于他。
从此,卞之琳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提起卞之琳,
你可能会有点陌生,
但如果说到他的传世之作《断章》,
你会恍然大悟。
卞之琳《断章》手稿(应是1980年的重滕稿)
如此朦胧梦幻的诗,
折射在现实当中,
却是一段爱而不得的忧伤故事。
1933年,23岁的卞之琳,
正是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
那时,
他的诗正跳出男欢女爱的小家子气,
他颇自负地表示,绝不自画樊篱,
局限于脂粉气息的私生活描写中。
但写作誓言碰到爱情时,
立刻被冲的七零八落。
1933年一个清秋日,
北平西城达子营28号,
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府邸,
巴金、靳以、卞之琳在此小聚。
19岁的苏州张家四小姐张充和到北平来,
投奔三姐夫沈从文,
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
就是在这个时候,
卞之琳第一次见到了张充和。
张充和何许人也?
她出生名门,
为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
她数学零分,
仍被北大破格录取;
她是"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
沈从文的小姨子,
为沈题写墓志铭;
她非倾国倾城貌,一袭暗色旗袍,
清淡之中,如兰似梅;
她在昆曲造诣,
与俞振飞、梅兰芳齐名;
她那娟秀端凝的小楷,
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张家四姐妹,左起:充和、兆和、允和、元和
当时张充和刚考上北大中文系,
性格开朗的她主动和羞涩的卞之琳打招呼。
她爱男装、骑马、登山、游泳,喜弹琴、下棋、吟诗、作画,尤擅书法、昆曲。
卞之琳猝不及防,
对才貌双全的张充和一见倾心。
可是,张充和却没有爱上他。
随着与张充和交往的增多,卞之琳发现“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开始做起了好梦。
内向、拘谨的卞之琳从那一天开始给张充和写信,写诗。
这一写,就是十年。
“他并不跟大家一起玩的,人很不开朗,甚至是很孤僻的。可是,就是拼命给我写信,写了很多信。”
——张充和
青年时期的卞之琳
他把自己对她的情感,
都凝结成了诗。
他给张充和一封接一封地写信,
前后总共有100多封。
1937年春,在温州雁荡山大悲阁作《无题》诗五首,连同写给张充和的其他情诗,编成《装饰集》一卷——他的“心中滴血之作”,扉页题词:“献给张充和”。
诗大多写得朦朦胧胧,犹如一道道哑谜。
要是有个才子给小编一直写信,小编肯定就从了...
卞之琳生平第一次真诚投入到爱情追逐之中。
他一次次跋山涉水,
千里迢迢追随她的芳踪,
在他生命的地图上留下一行行雪泥鸿爪:
1936年10月,
卞之琳回家乡奔母丧后,
去苏州探视因病辍学在家的张充和,
同游苏州名胜天平山;
1943年,
在成都川大执教,
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充和;
1946年5月,
由天津赶往上海,
迎接从重庆返回苏州的张充和,
在江南逗留半年,中秋在张家赏月;
1947年暑假,
办理去牛津大学访学出国手续,
至苏州小住数日,与张充和话别。
卞之琳与心上人通过书信联系,
为了能够尽快看到张充和的回信,
哪怕是在下雨天,
他也要带着电筒拿着雨伞跑三里路,
到山脚下的汽车站去看邮件......
而她从来没有答应过他,
也从来没有招惹过他。
想必看到这里,
想必不少人会忿忿不平,
没招惹过怎么会一直为你写诗?
既然不爱为什么不早些说清楚?
“他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
他从来没有认真跟我表白过,写信说的也只是日常普通的事,只是写得有点啰嗦。别人不了解,以为是我惹了他又不理他,他自己也老对别人说,我对他有意思。其实完全没有,说良心话,一点意思都没有,从来没有惹过他。”
——张充和
这可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卞之琳的单恋和苦恋,
没有成就出伟大的爱情故事,
却成就出了一个伟大的爱情诗人。
张充和与汉思的结婚照
1948 年11月,
张充和与汉思喜结秦晋,
次年1月双双去了大洋彼岸。
前尘往事对张充和也许已是云淡风清,
但对卞之琳却依然一往情深。
他仍然不间断地给远在美国的张充和写信。
卞之琳与青林
1955年,卞之琳45岁了,
已经头上飞霜,终于疲倦了。
他没有做金岳霖第二,
和一家报社编辑青林结了婚。
他生命的航船漂泊大半生,
终于有了一个停泊的宁静港湾。
2000年12月2日,卞之琳溘然长逝,享年90岁。
这时,大洋彼岸的张充和已经86岁高龄,
闻讯后眼中噙着泪水,
翻检卞之琳写给她的100多封情书,
托人送花圈一个,表达了最后的怀念。
最后,小编想说,
看风景的你,回下头看下,
他眼中的你比风景更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