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前一天公司局域网上传了希望班组优秀“三记”,没来得及细看,今天得空认真拜读,在他们的文字中依稀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录每一天的工作生活点滴,记录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
希望班组“三记”阅后随笔看到这些自然会想起2011-2012年那个时段公司关于大学生三年培养计划中,每个月的日记、周记都会挂在局域网的培训专栏中,清晰记得有一位小伙伴基本没间断的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在施工现场的某个施工工序理论上是什么样的做法、实际施工中的方案是什么、施工现场的师傅们的经验是什么,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曾经希望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把施工班组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把个人知识经验提炼成组织知识。
人资部的这份汇总资料中,丁洁明写到:只有多做事,才能暴露更多的问题,才可以让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成长;黄文宇从参与QC发布,感知到自己近期需要提升演讲、PPT等技能、总结了如何做好QC发布需要准备事项;徐尚是2018年入职员工,分析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几个方面,眼前一亮的是他能够站在大背景下思考政处后的环境保护、项目实施离开后百姓评价和场地再利用对作业政处的影响。理论和实际的不同是what、why、how to,如此思考就是学习和管理方向。
从技能师傅的月记看得出他们关注新员工成长、因材施教的点点滴滴,让我陷入深思的是:这部分导师和师傅需要大量的输出,谁给他们赋能?
记得自己入职培训时,前辈告诉我们学会观察思考总结提升,处处做有心人多写文章。一方面是因为,听到看到不是你的,会写出来能说出来才是你的,今天你和很多工人一起作业、三年后你是要带领他们干活的。另一方面,因为你们是大学生,你们懂理论需要的是实践。未来都是要走上管理岗位的,如何被组织和领导重用,首先让领导记住你的名字、认识你,文章是捷径,文章能看出你的知识储备、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态度……
这段话一直记在心里、一直在践行,每一次和新人在一起也都会讲起,大概这也算是传承吧。再次写出来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