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13

2019-07-13

作者: 大鱼_BigFish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14:26 被阅读0次

    周五跟几个华人同事一起吃饭,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境遇都不甚相同,所以你就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不同的选择和多元的价值观。

    以对新西兰的看法为例。

    一位是2011年从清华毕业的博士。他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还有英国工作,近三年前机缘巧合来到新西兰。

    他说他辗转多地,觉得最愧疚的就是对老婆和孩子,自己折腾不要紧,两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也不稳定,从小就一直转学,5岁就换了5所学校。为了能在加拿大当地工作,老婆也硬着头皮转行学了一个计算机的学位,一边学习还得一边带两个娃,已经离开职场8年了。

    他来到新西兰的理由,其实就是觉得折腾够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他回忆起每天早晚高峰的时候在伦敦坐地铁的场景,仍是愤懑不平。他说因为他上班的地方是在伦敦最中心的商务区,所以周边的乘客都穿的风衣西装衬衫加领带。他每天一个穿得很causal的在里面就像异类,经常被人用胳膊肘顶开以保持距离。当他申诉时,那人放下报纸会表现得很绅士的说sorry,但他说他能看透那种虚伪,因为完了之后人家还是特别想跟你保持距离划清界限。

    如今来到了新西兰,今年他在山顶买了套房,两个孩子上了同一所学校,老婆也重新工作,家里父母也接过来了,工作上也很有声有色。每天心里盘算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改造家里刚买的房子,今天换个热水器,明天改个水槽,后天除下花园里的蒲公英,享受在这种DIY带来的乐趣之中,觉得新西兰是一个可以叫做家的地方。

    另一位是刚毕业几年的剑桥博士。

    清华的机电工程硕士毕业之后,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国家电网,但他选择继续深造,就去了剑桥继续念博士。博士毕业后又做了一段时间博士后,后来看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有空缺,就揭帖而来了,三月份才登陆惠灵顿。

    我问他有没有在英国也碰到过类似被歧视的事件,他说在剑桥那个镇,大家都还是更开放和包容,加上自己可能去市里也比较少,倒是没有经历过什么异常。反而是来了新西兰以后,有了更多的不适应。

    他感觉新西兰太偏僻了。

    首先当然是资源和资金的匮乏。在英国,平均每申请两次funding,大概率会有一次能被批下来,所以会有更多地财力物力来做研究。但是在新西兰,funding相对就少得多,另外一点就是新西兰读硕士,尤其是读博士的人实在是少,所以手下也还没有博士生来一起做课题。所以,更缺乏人才资源。

    另外,食物种类的有限品类,公共交通的短缺,都让不生活得不怎么开心。他因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所以每天步行上下班,每天吃饭去快餐店,一次打三份Takeaway。七八点下班后,晚上还略带失眠。

    总体而言,新西兰的自然环境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但是社会资源就少了些,从而限制了他职业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创造。

    还有一位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在惠灵顿生活。

    她接受了城里最好的私立学校教育,而且还是男女分校。她说她中学时代玩得最好的几个朋友,一个去了墨尔本当Associate Professor,一个去了奥克兰在国家交通局NZTA做道桥管理,她属于里面成绩最不好的。

    现在她的儿子满5岁准备上小学,她说不打算再把他上私校,反而要去上一个跟公立学校也脱轨的特殊教育学校,相对于学术水平而言,那个学校更加看重手工和实用技能。

    她家在城郊买了一栋大房子,花园也很大,烧烤,秋千,潜水,高尔夫,什么玩的家里都常备。每晚回家都会喝点小酒,生活十分安逸。说起户外的一些运动来,也是眉飞色舞,说下次可以当向导,带着大家去抓鲍鱼。

    所以,三个人,三种不同的背景经历,决定了对同一种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看法和选择。

    清华的博士看重的新西兰提供的稳定环境和就业机会,

    剑桥博士看到的是新西兰资源的匮乏期待更大的发展,

    而从小就成长在这个环境的,就自然顺应了环境,并自得其乐,小富即安。

    跟考试的选择题不同,这里的选择并没有谁对谁错,孰优孰劣,因为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z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