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小学低、中年级,如果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独立读过一本厚一点的文字书,到六年级往上就很难有耐心读完一本书。这是个真真切切的体会。
六年级快乐读书吧要求孩子们读完四本成长类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企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都是世界经典名著,非常值得孩子们阅读。我在群里提议让孩子们借或者买书,很多家长就立刻行动。这周一我问谁有书,大部分孩子都举手。
我了解到都是家长在网上给孩子买的新书,这一套书下来,几十块钱。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家长愿意掏这些钱给孩子们买书。不要说书不贵,就是贵,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所以,书基本上不是大问题,只有个别家长不舍得给孩子买。
但是,家长给孩子买了书,一部分孩子并没有对新书有多么在意,书被放在家里,总忘了往学校带。中午默读时,很多孩子都在发呆,问了才知道他们的书在家里。
有的孩子书倒是带到了学校,但是不读。周二中午,我留出时间给学生默读课外书,将近40分钟。我想,读书的时间这么宝贵,不用做作业,读书这么轻松的事,孩子们肯定非常喜欢读,读的肯定不错。下午上课,课前两分钟演讲就是分享中午读的内容,我叫了四个人,有两个人哑口无言,因为他们中午根本就没有读。
我感到非常意外。没事,自己没有给孩子做好导读。那节课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推荐了这几本书。结合课文节选片段,给他们讲了有趣的情节。听我讲的时候,孩子们眼睛放光,非常专注。我暗自开心:也许是我的推荐起到了作用。
晚上,我没有留语文作业,让学生回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了验证孩子们读了,我留了个小作业:就读到的内容出二到六道题,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早上我检查,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几个孩子完成。
我又伤心,又气恼。惩罚他们音乐课用来默读,把没读的补上。孩子们听了我这个决定之后,纷纷表示不满。他们私下和数学老师商量,音乐课让数学老师来上。结果的结果是,音乐课他们只能读课外书。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彻底看到了很多孩子读不进去的状态。一部分孩子读着打瞌睡;还有一部分孩子装模作样,坐在那儿看着书,一节课都没有翻一页;还有的孩子刚开始也想试着读进去,拿着笔,指着字,一个一个读,可是读一会就没有信心了,东张西望;还有些孩子偷偷写作业,不愿读书。只有极少数孩子看起来非常专注,在享受阅读。
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没有阅读经历的孩子,读一本书有多难?我开玩笑“像要了他们的命似的那么痛苦”。
听一个朋友讲了一件事,说他见到一个小孩放学拿着一本书边走边哭。朋友就问小孩为什么哭,小孩说他想“去世”因为老师让他们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他不想读。朋友看了看孩子,手里拿的书,名字特别长,而且还是一本外外国书。朋友感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强制孩子读这么难的书,要多给孩子一些书,让他挑自己喜欢读的。另外外国人写的书候挺难的,先读一读中国人写的四大名著,并且要读全译本的,不要读删减版的。
这话特别有道理,老师们也都懂这个道理。强迫一个孩子吃一样东西,孩子肯定不爱吃,如果想让孩子吃自助餐,吃自己喜欢的,他肯定爱吃。但是,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书目,都是考试必出题的。孩子不读,行吗?再说短时间内孩子是不可能产生阅读兴趣的。即使说产生了阅读兴趣,得花多长时间去培养?可能一个学期不行,一年不行,得两年或者三年以上。几个老师能有这样的耐心,静待花开?几个老师这样能坚持的耐心指导?支持孩子花费这么多时间这样读书?他考不出成绩怎么办?这个以“成绩论英雄”的形势下。老师该怎么办?即使老师能看的开,放得下,家长能看得开吗?学校领导愿意吗?所以,很多看是非常符合常理的底层逻辑,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到高年级读一本书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样难的孩子。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学校老师没有特别自由的时间指导孩子们读课外书,在家里,家长有没有这样的阅读环境。他们独立阅读一本书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或者说他们这一辈子,独立阅读一本书的可能性也是不太大的。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有多少宝贵的知识不是靠人们口口相传,而是写在书里的,而他们就错过了这些最初的精神营养。
相对应的是另外的一些爱阅读的孩子。他们读一本书,就像享受一块美味的蛋糕一样,书,可以让他们不吃饭,不睡觉。读完一本儿童小说,几万字、十几万字、几十万字,他们用几个小时、半天、一天或者连续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读完。没有人强制他们,甚至他们宁愿看书,也不愿看无聊的电视,不愿打游戏,因为他们觉得书更有趣。这些孩子是真正的读者,他们有学习的能力,有阅读的能力,更有阅读的兴趣。这些孩子一般是从小都由家长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都生活在很好的阅读氛围里。他们习惯了读书,能感受到书很好玩。对这样的孩子来说,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就像玩的一样轻轻松松。不用老师推荐,更不用老师强迫。他们很容易就能读完。
与整本书阅读从小就要培养,让孩子有独立阅读文字书的经验,就容易养成阅读兴趣,容易对书里面的文字好奇。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时再读一本书就易如反掌了。不用我们再去推动,去督促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找自己喜欢的书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