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代手工业多样性,有陶器、玉石、骨雕、蚌饰等,已形成发达产业

商代手工业多样性,有陶器、玉石、骨雕、蚌饰等,已形成发达产业

作者: 波段堂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6:33 被阅读0次

商代手工业多样性,有陶器、玉石、骨雕、蚌饰等,已形成发达产业

前文中老龙向大家介绍了青铜器、丝绸等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成都。本文要和大家一起说一说商代的陶器、玉石、骨雕、蚌饰等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制陶也是商代手工业生产的一个较大的部门。商代青铜冶铸虽然有了高度的发展,生产的器物也不少,但主要还是礼器和兵器,日常生活用器还很少。青铜在当时还是贵重不易多得的“美金”,因而在生活上使用还不普遍。不管是贵族或平民还是普遍使用陶器。因此,陶器是商代时期人们生活的主流用品。

商代的陶器出土很多,根据形制的不同分为几十种,作用也各不相同。虽然学者们对一些用器的名称、作用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大体上还能分得清楚。如用作炊器的有鼎、鬲、鲙、甑(zeng赠)、嚮(gui规);用作贮器的有瓮、甑(bu部)、大口尊;盛食器有簋(gui鬼)、盂豆;盛水器有罐、盆、缸、盘、鲜;酒器有爵、觚、壶、卣、鲜等等。如此众多的陶器品种,充分说明了商代时期的陶器手工业已经是相当发达,勤劳与聪明的人们制作的这些器物,也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商代陶器的制作时间,到此时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历史,出现了制陶业内部的分工,有了固定的工种,生产的规模也很大。如在郑州铭功路西侧,发现一处商代前期的制陶作坊遗址,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共有陶窑14座,房屋基址十多处。从残陶器来看,多是泥质陶,其中以盆、甑最多,没有夹砂陶,如鬲、鲙之类的陶器。可能这个作坊是专门生产盆、甑之类陶器的。制陶除了由商王朝和各地诸侯、贵族们官办的手工作坊外,民间的也很多。凡是有商代遗址和墓葬的地方,都出土了不少陶器。商代有这样大规模的生产作坊,说明当时是一种规模化商品生产。

商代的制陶业除泥质陶器外,代表制陶水平的是陶瓷。陶瓷器中一种叫做硬陶器,另一种是原始瓷器。这两种陶瓷器烧成的温度都很高(一般要在1000度以上),质地硬,没有显著的吸水性。在郑州制陶作坊遗址中发现的原始瓷器,胎骨细腻坚硬,大多是灰白色,有的近似纯白略带淡黄色,极少数是灰绿色或浅褐色。经化验,证明化学成分已和一般的瓷器基本上一样,也是用高岭土(瓷土)制作的。这种原始瓷器都涂有瓷釉。一般是涂在器物的表面和口沿内侧,有个别的在器内壁也涂有一层薄釉。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是褐色或黄绿色。经化验,证明化学成分与后来所谓的豆青色釉相近。这样,就把我国发明瓷器的历史至少提到3000年前的商代。所以中国的瓷器发展历史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也是华夏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商代后期的陶瓷制作除继承前期外,又出现一种刻纹白陶和明器的制作。刻纹白陶是商代的独创,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时代有这种陶器。刻纹白陶同原始陶瓷一样,也是用高岭土,高温烧成的。在器物的表面刻有各种花纹,常见的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人体纹等。制作工艺有点像青铜器,但造型秀丽、色泽皎洁,达到了当时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光辉杰作,也是世界文化史上少有的工艺美术品。这种刻纹白陶大部分出自殷墟,目前出土的较完整的也只有几十件。这种陶器在商代也是一种珍品,只有王室和大贵族才能拥有。陶瓷的出现是在陶的基础上出现的瓷,是一种进步和升华,代表古人的认知能力和制作技术更加高超。

出土的用作随葬品的陶制明器,在商代后期非常多,一般的墓葬中都有。不少的是仿制实用的陶器,不过制作较简陋,花纹也粗糙。有不少也只是个象征性的器物。从形制大小、花纹相同、数量很多来看,这是大规模成批生产的,也是规模化商品性的生产。

陶塑在商代也出现,如郑州、三门峡商代遗址中都出土了许多陶塑,有人像、羊、虎、龟、鱼等形象。1958年在安阳还发现一个人面陶范。这项技艺的出现,也可以被认为古代制陶手工业的一项进步。

商代的玉石雕琢也是手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玉石雕琢作坊没有青铜冶铸陶瓷制作的规模大,但从目前已出土的大量玉器和石器来看它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玉器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玉器的雕琢工艺延续了几千年。玉雕几乎和陶器是同时出现的,相伴相生,深深地印在人们的生活中。

商代玉器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郑州商城遗址中就出土不少的玉器。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发掘的妇好墓,出土有各种玉器755件。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了939座墓葬,出土了玉器275件,绿松石26件。因为玉器是珍贵物品,大多数都是作装饰品,是死者生前的财富,故死后随葬。从墓葬中玉器的多少,大致可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如妇好墓中的随葬玉器,不但数量多,形制精美,玉料也很好,这只有“妇好”这样的王室亲贵才能占用。商代王室的玉器很丰富,古书中说:“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逸周书·世浮》)。古代的亿是十万,可见玉器之多。夸张点就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来形容那时候的玉。

商代玉器的玉料有白玉、青玉、绿玉、墨玉等品种,按其形制和用途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礼玉如古书中所谓的“瑞玉”、壁、琮、圭、璋、璜、琥等;用于礼乐的尊、塚、盘、豆、磬等。二类是形制像武器和工具的,如用作仪仗的矛、戈、斧、钺和象征生产工具的锛、铲、凿、刀、匕等。三类是实用的装饰品和美术工艺品,如头饰、手镯、玉珠串和镶嵌在其他器物上的装饰品。还有玉人、玉鸟、玉鱼、玉蚕。在一块玉片上刻有各种形象生动图案的就是属于美术工艺品。各种玉器大多雕琢精细,圆润光洁,形象生动,称得上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上品。我们必须要为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技艺点赞。

石雕也是商代上乘的工艺品。它的数量虽不如玉器多,但从雕琢的工艺水平来看,并不比玉器逊色。如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用大理石雕成的虎纹大石磬。这是一个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的石磬,正面雕一虎形,作张口欲吞物状,线条清晰,刚柔相宜。悬挂着敲时,还发出悠扬清越的声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乐器。观后令人惊服3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在这个大墓中还出有雕花石盘、石盂、石皿、石兽面等。在其他遗址中还发现有大理石的立体雕像,如石虎、石牛、石鹗、石龟、石蛙和石人。石雕和玉雕的技术工艺一样,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骨角器的制作也是商代手工业生产的一个发达的部门。包括骨、角、牙、蚌器。在郑州商城遗址的北城墙外,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骨料有兽骨和人骨,出土的有骨锥、骨簪、骨镞和角器等,还有磨制骨器的砺石和些半成品。在安阳北辛庄殷墟发现一个商代后期的制骨作坊遗址,还发现一座长方形半地穴的房基址和一个堆放骨料的地窑。在窑内存放的骨器半成品就有5000多件。骨料主要是马、牛、羊、猪、狗的骨头,其中大多是牛骨和猪骨。还发现青铜小刀、小锯和钻子。骨器有针、锥、匕(食用具)、笄、镞等。骨器作为商代时期的重要手工业产品,也是显示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的手工业部门。

雕花骨是商代的一种艺术品,在殷墟发掘中曾多次出土。如1934年第十次发掘皇陵区,一次就出土200多件,可惜大多残碎。70年代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中,出土的近百件骨器中,有四件雕花骨。其中一件上还嵌有松绿石,二件为雕花骨管。传世的一件雕花骨叫做“宰丰骨”正面刻有两行商末字体的字,内容是商王田猎获得兕,赐此骨给宰丰。反面有三段不同的精美的花纹。象牙雕制是商代的高级艺术品,殷墟发掘中多次出土有象牙和象牙雕制品。妇好墓中就出土有花纹精致的象牙杯,郑州商代前期遗址中就出土有象牙筒,象牙刷子等。这些雕刻技艺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也为后人们留下了文化瑰宝。

以贝、蚌制成的装饰品或镶嵌在其他器物上的工艺品,在商代墓葬中出土很多。在殷墟西区墓葬中还出土了四件有刻纹的蚌片,还有穿孔的大贝、大海螺等。有的蚌片可能是作嵌在漆木器上用的,制作工艺水平都很高。这类手工业技艺与美产生联系,或者是直接产生美,反映出古代的装饰艺术和美学认知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由这些一点一滴,方方面面汇聚而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代手工业多样性,有陶器、玉石、骨雕、蚌饰等,已形成发达产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a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