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作者: 黄薇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5:54 被阅读6次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看完《流浪地球》已经快一个星期了,但其挑起的内心感受却迟迟未曾平静。看完《流浪地球》的当晚我便对太太说,如果真的地球要去流浪,一半的人要死亡,我们会怎么样?太太说,那我们就平静的抱在一起等待死亡。这种安慰好像暂时缓解了内心的恐惧,但那些绝望的镜头还会偶尔在我脑中回荡。

其实我清楚,从心理学的角度,《流浪地球》勾起了我深深的死亡焦虑,在灾难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面对灾难来临时,我们显得手足无措!记得看到过一个对《流浪地球》的评价,评价说,虽然这部片拍的很好,但始终让我觉得不舒服,所以我还是对这部片很厌恶,其实这种不舒服便是我们的恐惧。

但大多数时候,恐惧是由我们幻想带出来的。例如《流浪地球》这部影片的很多镜头带出了我们的很多幻想,从而让我们会害怕,好像真的明天太阳就要毁灭似得,从而这种幻想的恐惧让我们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厌恶。

只是对电影的厌恶,可能只是会让我们错失一部好片,但这种由幻想带出的恐惧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我们。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对我说,她很害怕假期过后的上班,因为一上班就会想到领导会责备自己。当然这位来访者可能有一个不太好相处的领导,但还没有发生的责备已经让她困扰不已,甚至她也没有换一份工作的勇气,所以困在了自己幻想出来的绝望中。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一个经历过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心理学家写的著作,作者表达了,即使是在集中营这样吃不饱穿不暖,并强制进行大量体力劳动,并随时会面临死亡的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有人选择了自杀,但也有人选择了希望与发现美好,并继续承受痛苦的同时活了下来,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即使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我们仍然是有选择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幻想所带来的恐惧时,允许这份恐惧(或者说直面这种恐惧),恐惧好像也就不是那么可怕了。中国心理学大咖,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曾奇峰曾在他的书《你不知道的自己》中描述了一个场景,他带着女儿淋雨,淋雨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恐惧,但当我们允许自己在雨中淋个痛快,然后回家洗个热水澡,无疑也是一种新鲜的经历。

除了允许直面我们的恐惧,我们也可以用放松的方法,在喜马拉雅上搜廖阅鹏的超级放松,便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声音的引导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样我们也许会暂时感觉好多了。但这只是暂时,因为恐惧的根源还在。因为这份恐惧感,可能是在我们出生前或者是出生的头两年就埋下了的,如果我们要处理这份根源,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对的人(最好是合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然后在他多次用不同于父母的方式更好的对待我们,我们的内在才会更内化这个人的对待方式,从而更有力量去直面恐惧。

当我们能够直面恐惧,也许便能够看到希望,正如《流浪地球》中刘启在全部人都放弃时,他放下恐惧,回想起爸爸小时候和他说的木星是由氢气组成,只要点燃它,它的冲击波就会把地球推出木星的轨道,从而让地球获救。也是爸爸刘培强,在最后放下恐惧,带着太空站冲向木星,顺利完成点燃。当刘启看到爸爸成为一颗星星的时候,爸爸又在重新回到刘启心里,这个真实但不完美的爸爸让刘启真正长大,带着这份传承更好的直面恐惧,守护地球。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问自己,我可以允许自己恐惧吗?内在会回答我,当然允许,恐惧也是我们的一种情绪。然后我便觉得其实有时绝望也是一种美,它只是希望的另一面,只是我们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绝望的背后是希望——观《流浪地球》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c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