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901/98ce782eed2537d0.png)
作为投资领域里彻彻底底的小白,很犹豫要不要写这样一篇读书笔记,但是一想到“输出才能更好的输入”,那就写吧。
我想我天生就属于那种“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没酒喝凉水”的人,所以对于理财话题的渴求一开始可能就更为强烈,从简七理财的公众号里看到她推荐Laok的这本书,便买来读。说实话,这本书也真的很小白,像是基金投资的启蒙读物。我几乎是以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情读完的。
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我记得没开始工作之前,我总认为投资是一件属于有钱人才会做的事情,一般人不需要考虑。所以那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直到工作以后,才慢慢开始关注。但是事实上,理财这件事,是越早越好。其实是Laok在书中的举例震惊到了我:
一个25岁才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如果他试图在60岁退休的时候有100万的资产,他只需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如果按照平均年收益12%来计算,他只要每月投资175元,那在60岁的时候,他的投资账户上就有101万,而实际投入资本只是73500元。但对于一个40岁的人来讲,要每月投资1000元,在同样的收益情况下,才能在60岁的时候有97万元,而他的实际投资成本却是24万元。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多拿出来了14万元,多付出了两倍的成本。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投资晚了15年。
时间是投资的朋友,只有那些长期与时间做朋友的人,才能最终获利。发达程度一定层面上会影响到理财教育,我曾经就看到在香港,那些还在婴儿车里的宝贝都被妈妈推着去听保险理财课了。但是因为理财知识的缺乏,周围很多人会因为一句“投资有风险”而一直把自己锁在门外面。
就像乘坐飞机也是有很大的风险,事实上飞机却是最安全的出行工具,不是风险不存在,而是飞行员懂得如何有效的规避掉风险。
为什么说越早开始越好呢?最恰当的解释可能是我们越年轻,就越穷,所能够投入的资金量也有限,自然风险也小,即使犯了错误,也承受得起。但是如果年龄增长,你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量虽然也在快速积累,但是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却在下降,所以如果犯了错误,损失就会更大。
投资基金基本准则
1.用闲钱;
2.长期投资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投资基金的这两个基本准则。之所以需要使用闲钱,是因为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无法预测,但是相较于短期的无法预测来看,长期趋势更趋于稳定。下图是我找到的一张上证指数的趋势图,如果从短期来看,其中的趋势和波动非常大,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这24年中,整体上是在上涨的趋势。所以如果想要进入基金投资领域,就得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够使用应急备用金等可能被使用资金,而是使用闲钱。
长期究竟要多长呢,股神巴菲特说:“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以上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那么闲钱是多少呢?
可用于各类投资的资产比例=100-你目前的年龄
如果你目前20岁,则你至少在储蓄上投入20%的资产,各类投资不超过80%;如果你目前50岁,则你至少在储蓄上投入50%的资产,各类投资不超过50%。事实上也就是年龄越大,越需要采取保守策略,年轻的时候,则可以激进一些。
如何开始
其实现在无论是购买基金,还是股票,都特别方便。在支付宝上有蚂蚁财富,在微信上有理财通,而且微信最近也开始支持股票的购买。至于买什么,对于我这种懒的研究的人来说,觉得指数基金就不错,腾讯理财通上甚至有专门的指数定投模块,而且还有小白级的入门介绍。如果想要了解基金的评分,有晨星网这样的专门评分机构,还有好买网可以了解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不过在投资的世界里,依靠的不再是勤奋和努力,“什么都不做”不仅最重要,而且最难做到。据说每个人都得亲身体验一回,才可以吸取教训,那是无法依靠教授就可以掌握的能力,期待哪天我也亲身体验一回。
每次一开始写,就发现脑子里那些模模糊糊的东西好像清楚了一点,所以特别喜欢Laok的这句“其实所有这些,收获最大的是我。很多问题逼迫我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思考更多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