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逻辑理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党中央紧扣“三农”问题,着眼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着眼于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升,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党执政规律、社会基层治理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政治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方法逻辑。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彰显政治逻辑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加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引领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二是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基层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厘清“两委会”权力关系,探索出“一肩挑”、“分设分任”、“交叉任职”等权力配置模式。通过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委会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制度等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协调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营销服务等,实现对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领导;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搭建服务平台,引导新兴社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老人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以思想统一凝聚领导力量。采用正面教育和经常化教育,充分发挥党规党纪、村规民约的作用,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农村各项改革发展活动中去,通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凝聚起领导和建设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农民立场彰显价值逻辑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农民立场,在尊重农民权利、满足农民意愿、增强服务能力中彰显宗旨和价值。一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经济政治权利。支持引导农民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逐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坚持“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的原则,积极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和就业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始终把农民利益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需求、社会保障等农民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加强环境整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树立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选择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党员“双带”、“五个好”支部创建活动,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建立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等,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性的标准。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彰显理论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审视农村党建工作。改革之初,为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针对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状况,以行政村为党建单位建制进行全面整顿,提升组织凝聚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阶层多元化、农业副业化的新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渐出现弱化。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党坚持“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派遣党建指导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与行政村对口帮扶和双向互挂、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实现人才、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坚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取消“三提五统”、建立健全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坚持以党风带民风社风,加强思想和法治教育,引导农民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等,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农村基层党建理论。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彰显政治逻辑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加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引领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二是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基层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厘清“两委会”权力关系,探索出“一肩挑”、“分设分任”、“交叉任职”等权力配置模式。通过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委会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制度等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协调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营销服务等,实现对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领导;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搭建服务平台,引导新兴社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老人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以思想统一凝聚领导力量。采用正面教育和经常化教育,充分发挥党规党纪、村规民约的作用,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农村各项改革发展活动中去,通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凝聚起领导和建设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农民立场彰显价值逻辑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农民立场,在尊重农民权利、满足农民意愿、增强服务能力中彰显宗旨和价值。一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经济政治权利。支持引导农民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逐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坚持“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的原则,积极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和就业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始终把农民利益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需求、社会保障等农民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加强环境整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树立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选择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党员“双带”、“五个好”支部创建活动,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建立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等,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性标准。
以党支部建设为关键彰显方法逻辑
坚持把加强基层党支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牛鼻子”,不断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廉政作风建设。一是选好“领头雁”。 注重从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退休干部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基层支部书记,确立了由“德才兼备”到“四化”再到“四有”标准的干部选拔评价体系。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打破地域、属性、类别界限,以社会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为纽带,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公司+协会”等方式建立联结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党组织链;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支部,在合村并社后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的地方设立党总支或党委。三是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开设网络党校、网上课堂,开展网上教育管理。四是完善组织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完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立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从政治、思想和生活上关心党员干部尤其是困难党员老干部。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组织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等形式追责问责;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支部书记为关键,严查农村基层“微腐败”,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向心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