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诗入唐】俗人王梵志和他的白话诗2

【因诗入唐】俗人王梵志和他的白话诗2

作者: 朱厚丞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23:12 被阅读0次

    书接上文。

    今天咱们看诗词,以为就是风花雪月,愁啊恨啊,相思啊,其实古代的诗词,尤其是诗,可是被文人垄断,拿来“言志”的正经事、代表人生成就的大事。当然得严肃对待。自己出诗集,那定是选了又选,收集别人的诗做专题诗集,那当然也得比来比去选好的,能入选《全唐诗》,那就更不必多说了。王梵志的诗没被收进去,就是不符合文人审美,不入流——但是,这不代表老百姓不喜欢啊。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生气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泥(呢)?是滴是滴,在哪都见过滴……竹帘、扇面、水写布字帖、十字绣,壁纸、桌面屏保、印刷的仿古画轴、玻璃镜框……花鸟鱼虫市场、店铺、办公室、客厅、卧室……你嘿嘿一笑,一边客套着“说的挺好”,一边心里想着“你们开心就好”——就是了,这种文字呢,你说它是诗词吧,显然不符合你的审美标准,你说它乱搞吧,它却规规整整,朗朗上口,说的虽觉浅薄,却也不无道理,这道理换你说呢,你还真说不出什么能让很多人挑大拇哥的话……最重要的是,张挂这些的人,自己是非常认同以及非常认真的。你见了呵呵一笑还好,若想跟他们掰扯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诗篇,多半也会换来呵呵一笑。毕竟人家那个“不生气”不是白挂的。

    王梵志的诗,就有点儿这个意思。

    说起来王梵志的诗是有名篇的,至少我这个七零后记得,每册初中语文课本后面都有一些不是教学内容的附加古文古诗词,印象颇深刻的一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另一首就是: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内。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青春期嘛,想的两件事不就是两件事:能延续生命的爱情、会带走生命的死亡。爱情比较复杂,以后再说。死亡么,也挺复杂,但是可以简化。就是往哪一躺,刨坑埋了,黄土一堆草没了。对不对,人人都会面对,人人都会想,但是又没法想太深。毕竟爱过的可以积累经验,让别人借鉴。但是死过的就没回来的了,活着的人只能看到一堆土(古代入土为安,不太流行火化,一捧灰虽然挺对仗,写完又删了),然后The show must go on。死了的没法传授经验,但是思考过死亡这件事的人可以交流心得啊。不像早先的汉代、魏晋时期的文人们说的“白驹过隙”,“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也不像佛经的“如露亦如电”,不大识字的老百姓,被历史车轮、命运车轮玩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乐观是不可能,悲伤也深沉不下去。只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用这么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咱们迟早都一样。在城里分个富贵贫贱,城外的小土包,才是咱们永远的归宿啊!

    ps一下,古代的馒头,更接近今天的包子,所以说有馅,而且特指“肉”馅,所以"在城内"……但是据说唐朝官方还没有这个字,到了宋朝以后才有“豏”、“赚”、“嫌”,分别代表不同的馅,后来才统一成“馅”。这首土馒头的“馅草”在古代写本里到底怎么写的还真没见过。存疑。

    经常与这首并提的还有: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一看就知道啥意思,就不用翻译了——头两句倒是有个文邹邹的句子可以对照一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两首言语浅白,道理却无可辩驳的诗,令人叫绝,历来被后世称道不已。比如宋朝一个叫范成大的诗人的诗里有一句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红楼梦里也有那么一回叫《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说的很诙谐,话题还是很沉重。说点儿有生趣的吧——爱情?古代可谈不上,至少结婚前不太谈。直接婚姻。看这首:

    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

    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

    你家小子要娶媳妇儿啊?得娶个大家的闺女!就算长得不那么好看,家教好啊,懂规矩懂礼仪不是!相当现实的大实话。就算放在今天,也有重大参考价值。什么平等、女权就不要扩展了,结过婚的、儿女要结婚的同学们,更有认同感吧。

    这就是唐朝时候,唐朝初期,民间流行的诗句,虽然文人整理的东西都没收,但是真的很流行。敦煌那些写本里,不止是单纯的抄录下来的集子,还有一部分是习字帖。没错,和咱们今天的孩子们上学要背背三字经、写写”一二三“一样,那时候很多地方的小孩子,开始认字写字,学的就是王梵志的诗。

    这样的诗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那就是:情比金坚,顺理成章。有很多高深的诗歌评论、指导著作,有一万个说法,但是我认为就这”情理“二字最实在:首先你得是有感而发,真情实感。没感情的东西让人读了就容易没感觉;再者呢,诗确实有教化作用,可能说的是什么道理,让人特别认同,也就成了。有了情理做支撑,哪怕言语粗糙一点,也完全可以打开一片天地。即便不成诗篇,也是好句,流传开,流传久、远,大家自然就会记住。比如很多民谚:

    射人当射马,擒贼先擒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对不对,大家讲道理嘛!

    好吧,今天借着王梵志广为人知的两首诗,扯出了”情比金坚,顺理成章。“,也就是学诗先不要被各种浮华引诱,也不要被各种规矩吓倒,首推“情、理”二字,写了再说。暂分一段,毕竟到现在还没说王梵志到底何许人也呢。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诗入唐】俗人王梵志和他的白话诗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fj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