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上次说到这首: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
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也不用解释吧。这小日子,这心态,真让人羡慕,以及有点嫉妒。所以又到了用”B高人夸过A高人,证明A真的是高人“的环节了,这首诗让郑振铎先生大为赞赏:“最好的诗篇”、“这样直捷的由厌世而逃到享乐的意念,我们的诗里,虽也时时有之,但从没有梵志这么大胆而痛快的表现!”
但是——文章里一出现”但是“,前面的内容就成了坑了——生活哪能不弄人呢,不如意事常八九,不管你是谁。这个小富即安、自诩文化人,村里第一有才、啥都懂的”药匣子“……家里变穷了,老婆看不起啦、孩子不听话了、被有钱人欺负了、无家可归了、老病绝望啦……唉,一言难尽呐。有人很愿意把这些拼缀起来,弄些戏剧性的情节,联想他这样这样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什么路的,编古装剧一样。可前面咱们说了,王梵志身世不详,没什么记载。非要在这里说他什么时候过了什么生活,什么时候遭遇了啥变故,这个人做了什么、那个人做了什么、对他心灵造成多大伤害,老实讲,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更接受另一个观点:他不是一个人。
根据现有的资料,专家们(不是网络上随便说的那种,是真的学者大师们)整理的王梵志的诗,大概300多首,里面说的事儿,也是包罗万象。这篇里说穷人家汉子苦,那篇又说富贵人家多讨厌,这篇说媳妇对他不真心,很势利眼,那篇又说熊孩子们不是真孝敬,这篇劝你看开点儿,那篇就自己抓心挠肺地控诉,这篇让你相信因果报应积善积福,那篇又去讽刺和尚尼姑……这不是说他的生活像《活着》里的富贵一样多么波折,多么令人顿生悲悯,更不是什么分裂了多少个人格,不开玩笑,而是因为“王梵志”这三个字,是个品牌,是个团队,在这三个字背后,是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年代,很多很多游走在市井巷陌的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一群落魄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