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古诗赏析方法与技巧

浅谈古诗赏析方法与技巧

作者: 百口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21:12 被阅读0次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这首诗被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在唐人绝句里也是被列为第一,其气势与本身的诗意耐人寻味,便妄以此千古绝句来为例,浅谈一下赏析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赏析诗可以细分为四步,第一为读诗,第二为推敲,第三为品意。

    第一读诗:

    读诗是拿到古诗的第一个反应和行为,不管是默念还是声情并茂,将诗工整的对仗和韵律过一遍,这决定了拿到一首诗的第一感觉,或郎朗上口,或悲怆凄惨,或意义如何,都在这一眼里给人以印象。以《出塞》这首七绝诗为例,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的读一遍后再进行下一步:推敲。

    第二推敲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的推敲趣事应该都有印象,写诗要推敲,赏析诗更要推敲,每一个内涵丰富的字和短句,都要经过慢慢的推敲才会让整首诗更立体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例:

    《出塞》直译过来是这样: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如果一首诗单直译过来就像这样寡淡如水,便是如何的悲壮凄怆也无法体现,让我们拆开慢慢推敲。”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是中国辉煌强大的两个时代,作者便大笔轻挥,看似粗略,但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景物的萧瑟,画面感极强。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边关和月亮,又是乐府诗里常年被人传唱的两个事物,加以时间词修饰,一种边塞烽火千年未熄的既视感让人赞口不绝。“万里长征人未还”源自隋代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塞外征人殊未还”,‘人’既指已经战死沙场的将士,又指还守在边关的士兵,“未还”二字结合上句,点出自秦汉以来,边关的问题都没有被解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里出现了一位已故名将李广,直接点明朝廷用人不当,没有李广这样的名将让那胡马无法度过阴山。

    这便是推敲词与句,字在整体诗中的作用,和词的渊源来历,都影响着对诗词整体赏析。

    第三品意

    这里的诗意并非说是诗的意思,准确来讲应该是诗的意境,又可以说是诗的魂魄,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所谓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的。以诗词的归类来说,按其诗意和内容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出塞》属于边塞诗,这首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七绝边塞诗经过之前的推敲之后再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位置来品析这首诗的意境就很容易了,例:

    王昌龄何人是也?古时文人以王昌龄为体现“风骨”的代表,人称“诗家夫子”。李白为王昌龄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片冰心的王昌龄也只有明月可比。既然是“风骨”代表,那他仕途自然没有那么顺利,孟浩然曾经就给被贬途中的王昌龄写过《送王昌龄之岭南》,好,现在我们知道了王昌龄是个什么人,再看一下王昌龄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正值大唐盛世,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将士马革裹尸,家人盼子归来,人民的和平愿望也极其强烈,因此《出塞》这首诗除了描写出边关雄浑茫茫的意境,也反映出盛唐时期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

    古诗不同于小说或者歌曲,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情况,诗意与情境生生相息,如果不知道《出塞》的创作背景和王昌龄的人生经历,那论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更为凄怆,诗的意境才是评定一首诗内涵的最关键之处,就如茶入口中,来回品味,滋味才会出来,不然那股苦味还不如一口凉水来的痛快。

    梅尧臣说好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敬之意见于言外。”,欣赏一首古诗词要以“诗内”去感受“言外”。古人作诗其实很严谨,古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面,推敲词意,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中国早期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虽无格律要求,但必须押韵。到了唐代,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亦即所谓格律诗。这种新诗体在句数、字数、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律。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古典诗词的“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大大增加了汉语言的表现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古诗赏析方法与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fj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