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困境,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都有可能遇上。
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些目标和期待,放在眼前的位置,哪怕是拼尽全力,也做不到、完不成。有的人会因此就把自己定义为不够好、不够努力,开始严重的攻击自己和他人,或内耗、或纠缠,实际上正是因为缺乏了这样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现状不会立刻改变,我们内心的欲望也不会轻易消失,若我们越想立即改变外界来证明自己,我们内心的欲望就越会受到质疑,一次次的失败会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如果我们能替自己保存好内心的欲望,去维护自己的自恋,不仅能够接纳现实中的不如意,同时也可以让欲望在自己心里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就是一个人面对挫折的能力。有的人能通过挫折走得更远,有的人就只能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就是因为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致。
能够在现实的失败面前认怂,看起来是一种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很高级的自我调节功能,他们在内心里做如此选择,其实是为了避开砍下来的飞刀,放自己一条生路,去绝地反击。你会经历失败,并不代表人生失败。
很多人都是越是受伤,就越希望下一次不再受伤,实际上当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某一次的希望里,会更容易受伤,再一次形成了糟糕的自我反馈。比如,正常的理解是,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就是你此刻不同意,并不代表你以后不会同意,也更不意味着我这个人就不值得被认同。而对于自恋受伤的人来说,就会以你是否同意我某个观点来判断你是否认同我,以及我是否值得被你认同。如此,谈论每一件小事,都会上升到你死我活的争斗,他们也会在这样的自我证明中不断受伤。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接受失败的人,其实更容易失败;不能接受否定的人,其实更容易被否定;不希望受伤的人,其实更容易受伤。因为,当你越是想要用一次经历来扭转乾坤,你就会越在意这一次经历的结果,结果对你的影响就越大。当你把自己一次次放入必须赢的位置,不仅要承受比他人大很多倍的压力,而且一旦接收到的失败结果,也需要花费多许多倍的能量才能复原。实际上,最终打败我们的,并不是现实的困难,而是你陷入的这个即刻证明的模式。相反,有弹性的自我证明模式是,我可以很努力去竞争,但是如果结果不如意,我也可以接受失败,因为我知道我还有很多机会。
这仅仅是一次经历,并不能代表整个人生。放松一点,你的自我感觉就会好一点,未来也会更好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