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越写悦快乐系列文章为大家带来写作修炼的一本书《爆款写作课》,也就是我们007的战友弗兰克的作品,希望对你的写作水平的打磨和精进有所启发。
作者介绍
弗兰克,两个孩子的父亲,曾为世界500强外企职业经理人,2015年33岁起从0开始写作,2017年做自媒体收入100万。3年时间潜心钻研写作章法与逻辑,2017年7月1日,10小时找到1万付费会员。他通过15期线上训练营和实践验证,独创了新媒体写作3步法——吸引、打动、说服。他主张会说话就会写作,普通人只要遵循技巧,也能写出10W+。
写出阅读量 - 10万+案例分析

实力就是机会。 - 汪国真
50万+阅读量文章拆解 -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这篇文章《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来自L先生说,发布于2017年8月13日,我们从壹伴图文工具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分享、点赞数据。

拆解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做以下3个方面的思考:
- 从标题、第一句话、行文逻辑3方面思考,它们是如何展开的?
- 从吸引、行动、说服3个角度思考,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哪些地方说服了你?
- 从传播角度思考,是什么因素让人主动传播?
我们花费了10分钟一字不落地读完了这篇文章,然后拆解一下这篇文章。
1)从标题、第一句话、行文逻辑、选题3方面思考,它们是怎么展开的?
标题:《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标题的4个技巧,这里用了3个。
- 与我有关 - 没有人喜欢说自己是一个肤浅的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会看作者如何解释,目前没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会好奇探究自己没有深度思考的原因。
- 挑动情绪 - “毁掉”这个词让人感受到威胁和伤害,引发人的恐惧情绪。
- 替我说话 - 这是这篇文章写出10万+的第一个原因,因为在标题中加入了社交元素。
社交元素的几个要素:
-
寻找谈资
- 帮助用户提供和人聊天的谈资 -
帮助他人
- 帮助用户提供帮助别人的实用价值 -
表达想法
- 帮助用户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
塑造形象
- 帮助用户在朋友圈塑造他人心中的形象 -
社会比较
- 帮助用户表达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优越感
人在社交时有5种社交货币,这个标题占了后面4个:帮助他人,表达想法、塑造形象和社会比较。
帮助他人
- 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如果认同作者的看法,看到一些被消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而他自己没有时间写一篇长文,他就会直接转发这篇文章,然后告诉他们作者的3个建议。
1)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
2)拒绝掠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3)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表达想法
- 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如果认同作者的看法,他们内心回想:“看看看看,你们这些人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塑造形象和社会比较,这是比较隐晦的善用人性技巧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内涵、有深度思考的人,是这个社会的少数人。
第一段是如何展开的
- 用故事和读者产生共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不要让点进标题的读者关掉网页。
行文逻辑
- 行文采用WHAT-WHY-HOW的结构,从一个现象开篇,接着分析原因,然后展开如何避免,最后给出建议。
- 发生了什么 - What
- 为什么这样 - Why
- 如何避免 - How
具体的行文采用SCQA逻辑展开,开头用生活中熟悉的派对场景,引出Tittytainment战略,引出消费娱乐文化,接着引出深度思考,然后作者强调深度思考的必要,最后给出建议方案。
- 背景 - 喜茶门店排着几十米的长队
- 冲突 - 宁愿玩王者荣耀也不看书
- 问题 - 为什么花几个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
- 答案 - 避免时间浪费,获得独立思考的3个建议
选题
- 题目的选择有4种方向:痛点、热点、稀缺和情感。因为深度思考能力不是一个可感知的痛点,没有与热点事件相关,也没有明显的人物情绪,所以作者从稀缺的角度出发,宣扬要做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小众,不做被舆论控制、丧失独立思考的大众。
2)从吸引、打动、说服3个角度思考,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哪些地方说服了你?
每个人被吸引、打动、说服的点都不一样,这里说说战友的理解。
吸引
- 标题中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我相关,关键词“毁掉”恐惧情绪的渲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打动
- 作者利用情感和利益来和读者感同身受。
情感
- 作者把读者当作朋友,给予真诚的分享和建议。
利益
- 这里的利益不是让读者赚到钱,而是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学到正确的方法。
说服
- 整篇文章想要说服读者,放弃呗操控的消费娱乐文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过程中,作者呈现消费娱乐文化如何控制人的注意力,以及丧失思考能力的后果。
动机
-Tittytainment战略被精英阶层有意策划和控制,目的是消磨时间,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反面危害
- 消费娱乐文化用技术手段控制我们,会让我们放松,丧失思考的能力,很难自律去做需要高投入的事情。
正面益处
- 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注意自己的语言,设定有意义的目的,会帮们保持头脑清醒,对抗庸常平凡的日常生活,帮我们获得长期收益和幸福感。
3)从传播角度思考,是什么因素让人主动传播?
- 表达自己好学上进的形象
- 表达乐于助人的形象
- 表达比别人更优秀的形象
200万+阅读量文章拆解 -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

我们花费了几分钟一字不落地读完了这篇文章,然后拆解一下这篇文章。
1)从标题、第一句话、行文逻辑、选题3方面思考,它们是怎么展开的?
标题
-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讲道,标题的4个功能:吸引注意;筛选听众;传递完整信息;引导读者阅读文案内文。《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里面有2个关键词:代表信息的“创业公司”,传递情绪的“别想不开”。情绪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创业公司筛选了听众。一个简简单单的标题完成了4个功能。从写作技巧上,采用了其中的3个——与我有关、挑动情绪、替我说话。
第一段话
- 从身边的现象说起,引出创业公司这个点。
行文逻辑
- 整体结构采用了SCQA,在阐述“创业公司不能随便进”的时候,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 背景 - 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公司和体制内出来创业和加入创业公司
- 冲突 - 创业公司有门槛,需要专业的知识积累和更高的职场素养
- 问题 - 什么人适合去创业公司
- 答案 - 做不到以下三点的不适合去创业公司
选题
- 从热点和其它结构数据来推动选题的产生
2)从吸引、打动、说服3个角度思考,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哪些地方说服了你?
吸引
- 精准筛选目标读者——对进创业公司感兴趣,或者已经在创业公司工作的人
打动
- 这篇文章打动了谁?打动了经历过创业艰辛的创业老板和员工们
说服
- 作者想要表达创业公司很辛苦,工作时间长,没有响亮的头衔,要活下来会面临很多风险等,劝读者不要进创业公司。
3)从传播角度思考,是什么因素让人主动传播?
分析让人传播的5中诱因,这篇文章占了4种情况:
- 寻找谈资;
- 帮助他人;
- 表达想法;
- 塑造形象;
《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
这篇文章为什么传播量那么大?
1)吸引
- 标题非常有吸引力。
2)打动
- 为熟悉北京的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共鸣点。
3)说服
- 提供了段子大量的可交谈的社交货币,短时间内找到娱乐点和共鸣点,替读者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为什么只能别人写10万+
《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的作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将这些口口相传和社会传播背后的科学秘密总结成六个字母,STEPPS。
S - 社会货币(Social Currency)
T - 促因(Trigger)
E - 情绪(Emotion)
P - 公共性(Public)
P - 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
S - 故事(Story)
个人总结及感想
我们通过梳理以上的案例,可以重新了解这些爆款文章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阐述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一个现象,一个文化,一个产品,一个教程,一个课程,不管是课程,故事,文化,我们都需要从文案写作技巧的角度去思考读者从你的文章,课程,故事中有何启发,有何共鸣,有何需求,有何困惑,有何依赖,有何满足,只有抓住读者的心才能把读者当朋友,像朋友一样去阐述你爹故事,你的产品,你的课程,你的文化,你的理念,你的文采,我相信这些通过不断练习和修正会慢慢成为你的竞争优势,让你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收获不一样的精彩,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可靠的人,让我们一起完成认知迭代,逐步精进。若是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启发,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感谢你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希望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