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26fe33febd5eb35d.jpg)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先知先觉改变一生,后知后觉遗憾一生,不知不觉荒废一生。
《孙文学说》中,孙中山提出在"人类的进化"中,有三种不同作用的人,首次使用了"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的概念,着眼于三种人"合力"共成革命和建设事业。又指出,中国的现状是"先知先觉者"缺少,"后知后觉者""重实行而轻理想","不知不觉者"受"迷惑",故未造成合力。
他进一步阐述"三种人"学说时,仍主张世间的事均由"三种人""合力"作成,同时一方面把注意力转为强调第三种人作为"实行家"的作用,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先知先觉者"的聪明才智和发明作用 。多数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变化总是后知后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bc849fb7ffdde45f.png)
孙中山认为"先知先觉"--"是发明家","后知后觉"--"是宣传家","不知不觉"--"是实行家",由第一种人"创造发明",第二种人"仿效推行",第三种人"竭力乐行"。"三种人"的关系就像建楼房时工程师、工头和工人的关系,工程师通盘计算、画出图纸,工头看清图纸后交工人搬运材料、砌砖盖瓦,楼房是"三种人共同做出来",世界上的大事也都如此 。
先知先觉的人是引领者,后知后觉的人是追随者,不知不觉的人是旁观者。先知先觉者创造机会,后知后觉者抓住机会,不知不觉者失去机会。
“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可以说是面对生活的两种不同状态。先知先觉者似乎永远都能意气风发地走在人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一种所向披靡的豪迈之气。他们能够未雨绸缪,凡事皆成竹在胸。
后知后觉者则仿佛以混沌懵懂为常态,即便紧随先知先觉者的脚步,也依然两眼一抹黑,不知前往何方。直到忽然有一天,或许佛光乍现,才如醍醐灌顶,抚掌跌足大呼:原来如此!
先知先觉者的姿态常常是微笑着成功的姿态,他们洞明世事,举重若轻,作为人中俊杰,鲜花、掌声、光环自然当之无愧。后知后觉者的步履却总是跌跌撞撞、蹒跚趔趄,没有先知先觉者的从容与优雅。迷茫、局促、黯淡总也挥之不去。
然而,能够简单地认为后知后觉者必不如先知先觉者吗?非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诗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对于后知后觉者,不论其“知”之早晚,毕竟能“知”,实属难得。想世上多少人至死都执迷不悟,相比之下,后知后觉者要幸运得多。
从人的一生来看,真正能一帆风顺者又有几何?后知后觉者曲折坎坷的人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命运写照。经历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扑鼻香,这样的“知”与“觉”似乎比先知先觉者轻而易举便获得的“知”与“觉”更加弥足珍贵。
所以,后知后觉者大可不必埋怨天资愚钝抑或命运多舛,也不必羡慕先知先觉者的春风得意或是风光潇洒,耐心地做自己,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