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有五个月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敖海清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课也结业了。
这几个月的输入可谓太大,我有些消化不良。
这几天在年前忙完工作和年会的事情,静心来理理自己。
发现这几个月的输入很大,比如上理论课,跟诊学习,看舌诊和脉诊的相关的资料,还读了四圣心源,黄帝内经,频湖脉学,李氏砭法等等书。
不过一想到临床的各种病人,讲述他们的症状和病痛的时候,自己还是束手无策。
我闭上眼睛静思,感觉输出还是太少,知识没能形成一个闭环,不能信手拈来。理论课的敖老师一边上课一边举例还能引用黄帝内经当中的相关语句,让同学们感叹老师的博学。怎样才能做到像老师这样能讲各种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还有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起来并且融会贯通呢?我想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需要多整理自己的知识,多问问几个为什么。
翻看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3856/f21034bc12b134bb.png)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把临床上的各种疾病通过舌诊和脉诊,由表及里辩证分析病人是阳虚还是阴虚是五行中哪方面出现异常,再对症下药。中医治疗六大法: 砭、针、灸、药、按跷、导引。
记得敖老师说过:血虚的人必定气虚,气虚的人不一定血虚。血虚的病人病情比气虚的人严重和复杂。如果病人伤及精的层面就是比较严重了,治疗精方面的中药大多数是种子类的药物。种子是孕育生命的基础,吸收天地之精华。
阴阳的最初含义为阳光的向背:“向日光者为阳,背日光者为阴。”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难经•七十七难》,中医治疗未病方面比西医更强,因为中医运用五行五脏学说,提前识别到病情的传变规律。真是太感叹老祖宗的智慧的强大。
阴阳论跟易经的八卦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继续琢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3856/ebac885be6dafd5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