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认知觉醒》时,看到一个非常能落地实操的观点。
由成甲老师原创的:熔断不读书法。
具体做法就是,当读书时遇到触动的观点,立马停止读书,问自己几个问题:
1、why?为什么这段话打动我?
2、how?我可以用在其他哪三个地方?
3、what?有没有其他相关联的知识点?
找到成甲老师的原文阅读后,发现他还补充了一个问题:
4、how?我怎么用这个知识来赚钱?
本着知行合一的原则,在接下来阅读《认知觉醒》的过程中,我实践了一番这个阅读方法,结果就是:
中午花了30分钟阅读,读的内容不多,写了一张问答卡片,花了竟有十多分钟。
不过,写得过程中,触发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让这些内容仿佛长在了脑子里一般,可以随时调用。
诚如成甲老师所说:
读书的收获,点不在多,会用则灵。
我们阅读时容易沉迷在不断获得启发的快感中:“哇!这个说的好有道理!那个说得好有共鸣!……”读完之后,大脑空空,什么都没记住,更谈不上输出自己的观点了。
从认知觉醒里学到一个阅读公式:
改变量>思考量>阅读量
成甲老师用二八法则将这个公式串在了一起,花20%的时间阅读,用80%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自己到底要如何运用这个启发。
举个例子:
比如我看到了《认知觉醒》中那么一段非常触动我的文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5211/cbbc97d83a0bd4cb.jpg)
停下来,用“熔断不读书法”追问自己几个问题。
1、why?为什么这段话打动我?
做困难但正确的事,读完一本书过几天再去回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点反人性,但却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樊登老师也多次说过这个方法,但我很少去践行,为什么呢?人的劣根性,惰性,满足于读完的那一瞬间,而非让自己有多大的改变。改变量>思考量>阅读量。
同时,这是“拉伸区”概念很好的一个案例,也是调用自己感觉/潜意识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可能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去回顾最触动你的那个点就行了,不用贪多。
2、how?我可以用在其他哪三个地方?
①学习一门语言上,定期回顾已经学过的单词,会让你记得更牢。很多背单词的app已经把这个回顾点利用得很好。
②用在做周复盘、月复盘、年复盘上。有时候复盘可能会有压力,一个月发生了那么多事儿~这时候可以调用感性的力量,去回顾一周、一个月、一年中最最高光的时刻。
③用在人际交往上,对于在意的人,是不是回顾一下他的生日等节点、他的一些兴趣爱好、经历体验,比如定期更新微信备注里对方的自我介绍,这就是我们的社交资本,相当于往情感账户里不断存钱。
3、what?有没有其他相关联的知识点?
①樊登老师讲解过高效读书的办法
②李笑来老师:做难且正确的事
③周岭老师:抓住核心困难去突破
④舒适区概念
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⑥ 改变量>思考量>阅读量。
4、how?我怎么用这个知识来赚钱?
比如我可以举办一个“熔断不读书法”阅读营,就鼓励大家用这种方法阅读,不求多、不求全,但求深度思考与应用,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
本质上就是现在蛮流行的“用书营”、“卡片笔记写作营”,但我的特色在更新了理论框架中的“如何赚钱”这一项,挺实在,嘿嘿~
写在最后,
这个读书方法真的很妙,随着问题的回答,思路不断拓宽,新知与旧知相关联,如何应用想得扎实想得透彻。
写作灵感源源不断,再把这些可落地的灵感一个个用起来,这样读书,太绝了!
一本顶10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