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了,上初中二年级,寄宿学校,算算一直在父母身边才十三四年,从上初中开始就离开家了,好在周末可以回家,也是从初中开始学会骑自行车,从此骑了七八年,一直到高中毕业,这个七年需要好好说到说到,因为涵盖了人生很重要的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21岁刚好大。
那么先从初中开始,依然延续了小学的骄傲,能在全乡中心学校同年级排名前几,虽然相比小学的第一名还是有点退步,好在还差强人意,也如愿考上了县一中。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是英语课代表,多年之后再看,发现真是对不起这个称呼,汗颜。
更汗的是在上高一的时候,被分到二班,传说中的尖子班,顶先班;记忆犹新的第一堂课是英文课,全程英文授课,同学对答如流,而我全程懵圈,除了打招呼,完全听不懂,如果当时没有给我提起警钟,不久之后的一件事情,几乎毫无悬念了,在入学一个月的摸底考试中,毫无疑问考的一塌糊涂,被分在三班,前两个是尖子班。被分在普通班的事情,其实对家里人来说也不算什么,反正都已经进了重点高中,在哪个班也无所谓,一样可以考大学,可不巧的是,当时当兵的两个表哥正好回家探亲,经过我们学校,顺路来看我这个唯一上高中的表妹,好巧不巧刚好室外的公告栏上公布了分班信息,看到我的名字在普通班,回家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我爸妈和亲戚朋友。
即使这样,还是要继续上高中,在三班呆了一年,班主任是一位政治老师,每次叫我的名字都叫错,真想问问他:维和雄长的像么,好在一年后文理分科,换了一个班主任,也换了一个班,到了五班,班级实行每次考试完调坐位,考的好的先挑,一般都会挑前排,记忆中,我都是坐中不溜的位置,一直很稀罕前排的位置,但是为此也没付出过多少努力,所以自然而然跟前排无缘。还有一件事情,发现从高中开始,如果一堂课没听懂,再听就比较费劲了,原来比较拿手的物理、化学,到高中也不灵了,这个适合最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加班加点看书,多看几遍补上,可是当时的自己很傻很天真,完全熟视无睹。
这个七年值得好好说说,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