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对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有的人每天能吃饱喝足就会很快乐,有的人锦衣玉食却不一定快乐。
认知越浅的人越容易获得快乐,认知越深的人需要精进迭代,经历一番痛苦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零认知是一种最舒适的区域,就像子宫里的胎儿 。他是待在一个最安全的区域,不需要什么认知就可以过的很舒适。
一旦突破零认知,有了自己的追求,就开始有了痛苦。
有些人适应不了这种痛苦,就想赖在舒适区。日本有一群人叫“穷忙族”,每天不想动脑筋,不想上学上班,不愿意追求世俗的浮华,但他们也必须得吃饭,怎么办呢?“穷忙族”们在地铁里,在街上找垃圾箱的旧杂志捡出来卖掉。每天忙活很长一段时间,把这些旧杂志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换一碗面条吃。
这舒服吗?确实,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穷忙族”可能会觉得自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有些麻烦,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而当他们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生存优势就明显降低了。
如果你侥幸获得了一种生存空间,比如一笔遗产,让你用不着奋斗就可以生活在一种原始舒适区,不用干活,不用学习,那么,你很可能忽视了另一点: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你认为你免于痛苦,免于饥寒交迫,得到某种舒适是一种快乐,但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快乐,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不断在痛苦当中赎回快乐,让自己的快乐放大的感受。
比如跑步的时候,不跑步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快乐感的;再比如说爱冒险的人,在冒险成功以后那样一种自由、解放,身心充实和强大的快乐感,你也是不可能体会的。
真正的快乐,应该是积极的快乐。经历了一番磨砺后获得的。要不然最多是物理形态的一种舒适。而这种舒适一定又是不能有较高认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