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2019-05-10)

作者: jn_2017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5:56 被阅读2次

          《应帝王》是写给帝王的文章,自然讲述的是治国之道。但治国、处事、做人、养生,都是道通为一的。

           开篇讲述了四个寓言故事,在《齐物论》中,啮缺问于王倪,有了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本篇讲是四问四不知,啮缺因此而沾沾自喜、去炫耀,但 蒲衣子没有正面去评价他,却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 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啮缺的喜,恰恰是没有外物,从修道的角度来讲,他还需要在炉捶之间锻造。正如有虞氏施行仁义得到了人心,与泰氏的怡然自得相比,却未领略道的真谛。

           狂接舆认为,帝王若以法令制度来管人,表面上看,人们是不敢违反,但这种做法是“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正如,“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人们也会本能地去避免被制度处罚。真正的圣人之治是,“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明白正人要先正己,做到以上率下,方可做到政令畅通,再创造环境,让每个人能各尽所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这就是最好的治理了。

          无名人对治国的理解亦是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顺应万物、无私心,是治国之要。

           老聃认为,人运用的各种能力来做事,做个小吏尚可,但若为帝王,“明王之 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对一个国家的治理体制,帝王是决策者,要把握大势,把握方向;基层的官员是政策的执行者,重在落实。分工不同,要求也不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国之道(2019-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va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