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2019-05-10)

作者: jn_2017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5:56 被阅读2次

      《应帝王》是写给帝王的文章,自然讲述的是治国之道。但治国、处事、做人、养生,都是道通为一的。

       开篇讲述了四个寓言故事,在《齐物论》中,啮缺问于王倪,有了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本篇讲是四问四不知,啮缺因此而沾沾自喜、去炫耀,但 蒲衣子没有正面去评价他,却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 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啮缺的喜,恰恰是没有外物,从修道的角度来讲,他还需要在炉捶之间锻造。正如有虞氏施行仁义得到了人心,与泰氏的怡然自得相比,却未领略道的真谛。

       狂接舆认为,帝王若以法令制度来管人,表面上看,人们是不敢违反,但这种做法是“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正如,“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人们也会本能地去避免被制度处罚。真正的圣人之治是,“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明白正人要先正己,做到以上率下,方可做到政令畅通,再创造环境,让每个人能各尽所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这就是最好的治理了。

      无名人对治国的理解亦是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顺应万物、无私心,是治国之要。

       老聃认为,人运用的各种能力来做事,做个小吏尚可,但若为帝王,“明王之 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对一个国家的治理体制,帝王是决策者,要把握大势,把握方向;基层的官员是政策的执行者,重在落实。分工不同,要求也不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 治国之道(2019-05-10)

    《应帝王》是写给帝王的文章,自然讲述的是治国之道。但治国、处事、做人、养生,都是道通为一的。 开篇讲述...

  • 晚安问候15:读点不一样

    今天分享《习近平用典》的其中一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这句话引用自《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

  • 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做的那些事?

    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穿越唐朝,最想和唐太宗聊聊治国之道。 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穿越宋朝,最想和宋仁宗聊聊治国之道。...

  • 【心学之思】王阳明:“知善恶”,在喧嚣的社会追求更好的自己!

    王阳明的心学,是治国之道也是修身之道。无论是治国还是修身,“致良知”皆是最核心的部分。而“致良知”的种种方法中,“...

  • 原创诗歌:《你的治国之道》

    (观电视剧《吕不韦传奇》有感) 你的治国之道 雄才大略 名震四方 · 你的治国之道 安邦定国 众人赞扬 · 你的治...

  • 阅读给我和学生们带来的惊喜

    2019-05-10 坚持分享第255天 读书打卡第74天《建构解决之道》P176~178+分享 每周的Readi...

  • 读《老子》笔记

    老子讲的治国之道,管理之道,为人之道,谋事之道,养生之道,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只是要服从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之大的具...

  • 读《老子》笔记

    老子讲的治国之道,管理之道,为人之道,谋事之道,养生之道,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只是要服从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之大的具...

  • 摘抄《雪漠智慧课程》

    1.老百姓的“治国”之道 “治国第七阶,当有大胸怀,匹夫有大责,天下兴亡事”,治国是第7个阶段,我们虽然不需要治国...

  • 教育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指出:“教育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从人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国之道(2019-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va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