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不和的家庭是难以长久的。同理,内在整合不足的个体也承受不了挑战,他在心理上的最高层面无法统一,内心的各种属性无法平衡和结合,所以也无法自我振作。我们常会用失控或崩溃来描述这种情况。人在整理好破碎的自我、重振精神之前很容易被子人格支配,在情绪失控时,某个愤怒、焦虑或痛苦的人格就会乘虚而入。当一个两岁孩子发脾气时,你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现象。他在这一刻暂时失去了自我,完全被情绪支配,事后也会深感不安。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则会给旁观者带来更加强烈的恐惧。掌控愤怒的原始动机系统只要把小孩尚不成熟的人格推倒,就可以轻易掌控他的心灵和行为。尚未稳固的自我在实现心理整合和社会融入的道路上,确实会时不时败给强大的本能力量。
内在整合不足也会增加人面临不确定性和犹豫不决时的痛苦和焦虑,让人缺乏动力和愉悦感。当一个人无法在10件想做的事情中做出取舍时,就会被这些事情同时折磨。
没有清晰明确、方向一致的目标,我们就很难积极投身有意义的生活。
明确的目标可以限定和简化世界,从而减少不确定性、焦虑、羞耻以及压力引起的生理内耗。对缺乏整合的人来说,脆弱和迷惘还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还可能面临习得性无助和抑郁导致的长期困顿。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因为抑郁症也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后果。应激激素皮质醇的过度分泌会加速衰老,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1
除了生理病症,内在整合不足带来的社会后果也非常严重。缺乏内在整合的人对哪怕最轻微的挫折和失败都会过度反应。首先,他无法和他人甚至自己进行建设性的商讨,因为他忍受不了讨论未来的不同可能性时的那种不确定性。其次,他也没法感到快乐,因为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这又是因为他没法做出取舍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最后,他也无法处理争论,即使是最站不住脚的论点,也不论这个论点是否对自身有害,都会被他的某个交战中的子人格包装成质疑,用来大唱反调。因此有人说,阻挡一个内心矛盾重重的人只用一根手指头就够了,即使这会让他大发雷霆。所以,如果想要矢志不渝地前进,就必须组织好内心,目标明确。
具有瞄准和指向性的行为是个体成熟和自律的体现,也十分有价值。如果不瞄准任何事物,那所有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困扰,你会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无所珍惜,因为珍惜的前提是有所排序,有所取舍。你真的想成为自己能成为的任何样子吗?这或许太宽泛吧?更好的方式是不是该先从一个具体的点开始,再逐步扩展呢?这虽然需要做出一些舍弃,但同时难道不也是一种宽慰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