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儿,因为读书慢,别人几个小时能读完的书我要几天还读不完。拿到一本书,从序言开始一直到到最后结尾啃了好几天,结果合上书,书中的内容却已经忘记一大部分。
天使点评团的伙伴推荐《洋葱阅读法》据说是一本不错的书,能让人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于是我在微信读书app里找到这本书开始啃。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
一、学习的四种途径
《洋葱读书法》人、网、事、书。
第一个“人”就是人脉,要学会利用你的人脉。你可以跟身边的一些“大神”学,这是一种很容易的方式;你也可以从熟悉的朋友那里找到一些可以学习的点。
第二个是“网”,就是网络——碎片化知识。比如,一些公众号的文章,一些新闻媒体,还有app(如知乎、得到等),它们的模式通常是每天把一篇一篇的文章进行推送,这就是你接触到的碎片化的知识。
第三个是“事”,就是做事情——边做事边学习。通常我们在工作中很难进行系统地学习,仅仅从做事情的角度去学习,我们很难获得持续的、系统的成长。
最后,“书”就是阅读。阅读的优势很明显,比其他几种方式都更简单、成本更低。而且阅读的系统化程度很高,随便拿起一本书,作者一定会比较系统地告诉你一些东西,这是书本天生就具备的特性。
二、阅读的本质
阅读的本质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三个要素:人、读物、输出。
人是你自己,你的状态、你阅读的目的、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这些都是你最需要关注的;
读物是你要读的对象,可能是纸质书,也可能是电子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都没有关系,它们总体而言叫作读物;
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输出是你把大脑里的记忆发到朋友圈,或者你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做的笔记、所写的便利贴。
三、大脑的结构与阅读
洋葱阅读法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作者把它想象成乌龟,它的特性是稳定、不爱动。
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作者把它想象成老虎,它的特性是遇到威胁会吼叫、会反击,也会龇牙。
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作者把它想象成爱因斯坦。我们的新大脑皮层,负责我们的理性决策。
洋葱阅读法根据大脑的结构,如果你对一本书完全不感兴趣,或者说你觉得这本书用不上而强行去读,就会很痛苦。即使你掌握了一些速读的方法,也可能只是把书翻一翻,但是过后好像什么都没记住。这是因为你的爬虫脑和哺乳动物脑已经帮你把大部分的信息过滤掉了,因为它们觉得没有用,所以并不会把信息传递到你的皮质脑——新大脑皮层。这个跟你没有关系,是你大脑天生的机制决定的。
所以,如果想真正地开始读一本书,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并发现兴趣点,也就是说,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动机,也不感兴趣,就强迫自己去读,是根本读不进去的。
今天学习了《洋葱阅读法》也根据人、读物、输出三大要素,完成今天的分享。
今天在写简书的过程中,插入图片,在相册中寻找三脑理论图片时,退出了简书,本以为简书有自动保存功能,文章不会丢失,结果我错了,好不容易折腾半天的成果化为乌有,那个抓狂啊!翻过来倒过去,关掉重开简书,都无济于事,只得再来一遍。
又让我熟悉了一遍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意外的收获吧!
简书“已保存”有时也会失灵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