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女儿你好!
今天7月17号,高三学生已到学校上课。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炼,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成功的临界点,拼的是心态。
今天读了《高中生心理减压》这本书,学习要掌握方法技巧,调整心态。
拒绝“死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对于诸如此类的高考励志标语,我们早已经耳熟能详,因为只要抬眼就能看到挂在黑板上方的红色横幅。在教学楼的大厅里、学校的布告栏上也都挂着此类励志口号,但是起早贪黑不断地重复练习真对我们成绩的提升有帮助吗?“往死里学”真的有效果吗?
在这些励志语录的激励下,把一道题抄几十遍、吃饭喝水时也要在心里反复默念某个知识点、错一道题就多做一张卷子……这些举动在校园里屡见不鲜,每个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都会以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学长或学姐为例激励学生。然而,只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面对新的题型时还是会感到一头雾水,死记硬背能够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提高成绩、走到中等成绩的学生梯队中,却造就不出能够冲击顶端的“黑马选手”。
“死学习”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差,大量机械性的重复练习会使人产生倦怠感。比如考试结束后惩罚自己把错题抄写二十遍,可当我们写完四五遍的时候就已经自动把这件事当成了一项“流水线任务”,虽然手在不停地抄写,大脑却早已经改变了思考内容,此时我们的状态就像古语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同时,“死学习”的机械性练习自然就会导致它的高耗时性,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最终使人睡眠不足、精神不振。
或许有人觉得付出这么多精力换来一点成绩的提升也是不错的,起码对一部分人来说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它对我们的未来会有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能够靠“蛮力”学习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非常少。高中时我们尚且可以死记硬背,为高考准备三年,等到读大学和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等待我们三年。在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中,“死学习”这种方式必然会被淘汰。
其次,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果将某个知识点背诵到极致以至于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却不会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这份努力的有效期就只到高考结束。这就类似于我们将所有的急救知识都记在心里,努力通过了急救知识培训,但后来有一天,在野外摔倒,一条腿骨折了,却没有办法固定伤处。哪怕身边满地都是可以用来做简易固定装置的树枝,我们却在想没有带夹板该怎么固定自己的腿。
这个假设看起来很可笑,但是我们每个人在考场上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在英语考试中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某个单词怎样拼写。此时,我们同以把想写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法,避开那个单词把句子写出来,但是很多同学坚持要与那个记不起来的单词斗争到底,最后因为单词拼写错误而丢掉分数。这种失误不只会影响某一道题的得分,还会影响我们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心态,使我们在后续科目的考试中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正确,在答题时犹犹,豫。考试结果出来后,我们更是会不断谴责自己,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不自自主地发问:“努力学习也没有作用,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
可是努力真的一文不值吗?
当然不是。如果我们拼尽全力还是做不成一件事情,就应该思考一下努力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而不是怀疑努力究竟有没有意义。就像我们抨击"牙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些不死不休、牺牲睡眠时间来做题背书的“刻苦”行为,必然是错误的,它只能让我们吃苦受累,变得疲惫不堪。所谓刻苦就像把“苦”刻在我们脸上,让我们白天更困倦、学习效率更低下,然后晚上再刻苦一番把白天落下的内容补完,如此循环往复只会让健康的身体状态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何摆脱“死学习”,让学习“活”起来,就是我们要重点探究的内容。爱迪生有一句经典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有时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还要重要。”勤奋努力就是那99%的汗水,而1%的灵感比较复杂,它的成分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天赋,还有方法、态度、信心等元素。
以小西最不擅长的数学为例,面对一道难题,她会反复抄写,直到能够顺利默写整个解题步骤。等到下次考试遇见类似的题目,就把之前的做法带入其中,一点一点地摸索着做完题目,答案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新题目与旧题目是否是同一题型。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帮助甚微。
我们要想纠正学习方法,就要明确什么是有效努力。根据心理学研究,重复抄写属于心理学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其中有一个概念叫“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限度是15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背一首诗需要抄写四遍,那么抄写六遍就可以让我们背得十分牢固,这六遍就是有效努力;如果强行让我们抄写十遍,多出来的那四遍就是浪费时间,对我们的背诵任务毫无增益。但也因人而异,比如有的人擅长记古诗文,那么他记忆时需要的次数就会少一些;有的人不擅长记英语单词,那么他记单词时需要的重复次数就多一些。具体如何做还是要从我们自身出发。
除了复述策略,我们还可以利用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列提纲,通过划分不同的部分来记忆知识,这种方法更适合记一些文科内容。比如政治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以先从头到尾厘清每个章节的主题是什么,再分析每个主题下面有哪些小主题,然后逐个背诵每个小主题下的内容,再利用大主题把全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画出了一张优秀的思维导图,更便于我们记忆学科内容。而精加工策略,比如总结和记笔记,是让我们对知识进行深人的分析加工。不过,在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记笔记倾向于照搬照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全部内容,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复述,并不是真正地做笔记。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符号让自己看得更清晰,或者在不懂的地方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标注等记笔记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学习方法,或许比单纯的抄写更适合自己!
我们还要合理分配时间,每个时段适合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晚上早睡一些,尽量达到高中生的健康睡眠标准--七至八小时。从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开始睡觉,到早晨六点起床,我们就可以拥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了,我们听课的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学习的黄金时间就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既能在课堂上听懂,又能在课后复习好,考个好成绩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如果在课堂上落下了某个知识点,下课后一定要及时找老师提问,老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可能只需要五分钟,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询问,私下钻研可能最少需要五十分钟才能看懂。那些学习好又有很多娱乐时间的同学未必比我们聪明,但一定比我们更会利用时间。
参照列举的这些方法逐渐调整学习状态,成绩一点点提升,变得开朗自信。
事实上,学习并不是只有枯燥乏味,只要找对了方法,它也可以变成一款“打怪升级”的趣味游戏。
每天的祝福送给亲爱的女儿,祝女儿在校期间心情愉快,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圆你的梦实现你的理想。
2023.7.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