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供能主要是由吸入的气体量决定的,由气体当中的氧气与身体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反应,提供运动时的能量,这是有氧运动。另一种是无氧运动,其特征就是运动强度大,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身体血液未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情况下的供能方式。
呼吸的两种方式:要提高氧气的摄入量,主要是要提高吸入的气体量,其有两种方式。一是增加呼吸频率,二是增加呼吸深度。因为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解剖特征,人在运动时呼吸到体内的气体,首先要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这也就会导致有部分气体会停留在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没有血液,所以就不能与气体发生交换,也就不能通过血液输送氧气到各个肌肉组织提供能量,因为其生理特征,这些地方不能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所以这部分气体就提供能量来说就是无效的。因此,人在运动时感到呼吸困难,除了加快呼吸频率外,更好的方法应该是保持原有呼吸频率的同时,加深呼吸的深度,使吸入的气体能够深入到肺部,与肺部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减少呼吸道的阻力:人体在有氧慢跑运动时,强度不大,只是时间较长,心率也比较适中,总体人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不会感觉特别的累。比如许多中年人,因为身体偏胖,想要减肥,在进行长时间有氧慢跑时,心率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进行调整。心肺训练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55%~65%)+静态心率。比如以为男性今年35岁,身体情况一般,早上醒来测了自己的脉搏为75次,那么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率就是135到146次。在进行长时间快走或者慢跑时,手上可以带一个心率测试仪。使自己保持心率在这个区间内,每天坚持30分钟,长时间下来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在人体强度不大,平均速度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鼻子进行呼吸,通过鼻子呼吸有许多好处,比如鼻子内有鼻毛,这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阻挡进入肺部。另外在外界环境气候干燥、寒冷时,通过鼻子呼吸也可以达到湿润、温暖的作用,这是有氧运动的情况。但人体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或者速度不均衡时,用鼻子呼吸不能达到身体供氧需求时,这时就可以采用嘴巴呼吸或者口鼻共用的呼吸。通过用嘴巴呼吸,也有几点好处。首先就是可以增加呼吸的气体量,嘴巴能比鼻子在短时间内吸入更多的气体。其次就是用鼻子呼吸,需要用到呼吸肌,呼吸肌的能量损耗也是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用嘴巴呼吸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呼吸肌的能量损耗,从而推迟身体的疲劳。还有一点就是口腔中布满了血管,这能够增加身体的散热。所以在人体运动时,强度加大,就可以采用嘴巴来呼吸或者口鼻并用的方式,口鼻并用的技巧就是舌头顶住上颚,嘴巴微微张开。
呼吸与运动时的动作相适应: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这两种形式应该怎么用,可以根据运动的动作来做调整,比如在做平板支撑时,因为需要身体胸部和肩部的固定,两手臂弯曲把身体撑起来,这就可以用腹部呼吸,从而让身体保持平稳。其次就是在做动作时,应该要根据动作来进行呼气或者吸气。比如做俯卧撑,在撑下去,胸部贴地的过程中以吸气为主,在撑起来,胸部离地的过程中就以呼气为主。再比如做仰卧起坐,在仰卧过程应该吸气,在起坐过程就应该呼气,其主要的原理就是按照发力的大小来,呼气>憋气>吸气。
还有一个就是呼吸要根据动作来确定一个节奏,比如在长跑时,就要确定一个节奏,我一般是跑两步一吸气,再跑两步一呼气。这个其实很好判断,如果以左脚为例的话,就是呼气和吸气始终会落在左脚,在跑步时,只要左脚刚落地就要进行一吸气,然后再落地时一呼气。以这样的节奏跑下去就会感觉比较轻松。另外其他的运动也是如此,比如打排球、打羽毛球、游泳等等,都可以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在发力时呼气、在放力时吸气,从而找到自己的呼吸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