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类型的强迫观念叫做:害怕自己会不会也去强迫别人的症状,或是强迫自己不去强迫。
这种症状只要认知调整过来,如没有其他人格障碍因素,基本上可以很快缓解或基本痊愈。
不少有不放心恐惧,不确定恐惧的强迫观念体验者,早期在网络上到处搜索疾病信息后,反而增加了无尽的束缚。尤其是在百度贴吧或一些论坛上,本来很小的焦虑,搜索后焦虑立刻放大。
因为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很容易犯下一个认知错误:心理过滤。
也既是说,某个儿童期的恐惧型子人格容易拼命的对号入座,容易过滤掉正面的信息,随机附着在负面的暗示中,且往往会把那些信息放大成倍。
所以这年头流行这样一句歇后语:再小的症状一旦查询了百度,都会开始疑神疑鬼。实际上如果一定要查询,可以看一些知乎上的一些内容,要比百度客观许多。或是直接询问心理科医师或咨询师。(百度上有太多消极网友的率性投射)
人与人之间的潜能与差异化是很明显的,因此不可轻信他人所述,即便对方是所谓的权威学者,即便对方是精神科领袖人物。一定要培养独立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比如许多没病找病型的强迫观念体验者,当下正在担忧自己会不会也去强迫精神病恐惧,癌症恐惧,心脏病恐惧,广场恐惧,道德恐惧,杂念恐惧或是某种强迫意向冲动。实际上这种念头一开始仅仅源自于神经症世界普遍存在敏感素质,它是一种自我怀疑倾向,源自儿童期儿童式思维情感残留(幼稚型恐惧心理:特别喜欢去排除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这个世界上真正迷人的东西恰恰源自于不确定。不确定中才有真正的刺激与安全或创造力)
这种儿童式恐惧能量有时候会与成熟的成年自我并行在一起,导致身体有时候无法准确分辨是妄念还是真实情感,此时身体容易把感觉当成事实。因此就容易有一些紧张反应,或是心跳加速,胸闷,心慌等。
而当这些躯体反应升起时,如果继续缺乏觉察与认知,我们人格中的嗔心会进一步去排斥这种感受,而后这种“类死亡焦虑”会加强,而后恐惧又会让扭曲的思维变得更加幼稚与荒谬。变得更喜欢去追逐那个“万一”。
如果此时继续缺乏觉察与认知调整,可能就会开始作茧自缚的心路历程了。
我们可以告诉你:这种继发型的怕,不会一个劲的往上升,是不会弄死人的,放心好了。它也不会让一个人人格解离,或是惊恐障碍。
只要你现在开始采取以下的认知心气反应模式,这股怕的能量会逐渐螺旋式下降,直到消失。
每当幼稚性的“万一”又出来干扰时,告诉自己:哈哈,小屁孩又来了,看看这次有何不同。(这句话容易看穿妄念的虚假空本质)
而后安于正念中:不去增加感受,也不去减少感受,与此时此刻的气血波动呆在一起,不去试图改变什么,停止改变的意图。静静的欣赏海平面上非常活泼律动的波浪,不是很美么?为何要拼命的铲除?为何要和自己过去的影子作对?为何要把影子当成魔鬼?
如果正念能力很弱,那就立刻带着无尽的自我怀疑,投身到一个会让自己兴奋的事情或工作中。 或约上几个朋友出去下馆子,而后去唱歌跳舞去。告诉自己:我是很安全的,那个感觉只是妄念在戏弄,是虚妄的陷阱。等下就没事了。
当体验了几次成功的经验后,就容易开始信任正念无为的造化力量,就容易不试图去改变什么。而后,下次妄念来临,相对就容易静观其变了。
来,跟我再重复一次:哈哈,小屁孩又来了,看看这次有何不同。
这句话可以快速增加我们的觉察觉域范围,容易让恐惧能量在敞开中自由来去。看似坚硬的恐惧会开始逐渐瓦解而消散。我们的觉知范围会扩大很多,一旦扩大很多,就容易激发成熟的成年情感与思维模式。
久久收摄,一旦熟悉了恐惧的幼稚性与盲目性,我们心底深处反而会对恐惧的那个子人格升起慈悲心。
我们心里会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小屁孩虽然有点讨厌,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孩子,因此不仅不会习惯性排斥,反而有时候还会有点喜欢与主动接纳。而后恐惧的能量呈现在一个充满相对空寂与爱的氛围中,生命的原始性与力量就会开始冒出来。
而后继续清清爽爽的工作,安安心心的如是过日子,永远不要去加速蜕变的过程,也不要期许何时彻底消失。反正有一天它一定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