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读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

读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

作者: 榭桎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9:18 被阅读0次

看完这本书才深刻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但永远不会有完美的执行。

《丝绢案》里,如果不是为了给“一条鞭法”铺路,谁会在乎那区区一个小县几百年的人丁丝绢?由这个案子把民怨聚焦到不公平的旧制度上,新的制度就很容易推行了,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吾皇圣明”的错觉……貌似我现在站上帝视角说这个好像也有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总之,这是官与民的博弈。

《龙脉保护战》龙脉的效果真的这么灵验?这个无人知晓,倒是通过这件事,让人深刻的见识到了所谓的“上行下效”。为了税,灰户挖龙脉,学子官员们一看,亲娘咧!影响仕途啊!于是呢,有申请官方保护的,有严打的,有在书面上保护得很好的……其实不管是谁都没解决根本问题:学子的“精神信仰”和灰户赋税的冲突。在灰户眼里,那龙脉简直就是一座钱山,就算有钱他们都愿意铤而走险,何况一个个都不富裕,富贵险中求,一时挖山一时爽,一直挖山一直爽。

《祖坟案》像我们展示了徇私枉法的细节。一个在本地吃得再开的和尚,也得打点上下,找到合适的理由来整他想整的人,其实最后谁都没有赢,这场拉锯战几乎耗尽了他俩的一生,而且最后的处理也是很折中的,属于你想让我砍他一刀,他想让我砍你一刀,不如我给你们一人来一刀的结局。哦对了,要不是嘉(家)靖(尽)帝想在太庙祭祭自己老爹,来投石问路试探一下底下的官员,光是告御状就够人喝一壶的。

黄册制度从文本上看是个很伟大的设计,引用文中的一句话叫“天下透明”用现代观念来看就是什么?就是大数据啊!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能够这样细致的将天下事记载成册封于玄武湖,十年一更新,还有校对纠错制度……从文本来看,真的很完美。然而实施途中,能找到的纰漏真的太多了,连原件都能想法子给你销毁了!这让我在看完后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能让人们感觉幸福的方式无非两个,其一是科技的进步,其二是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前者比后者简单得多

最后一个是关于胥吏之恶的。“铁打的胥吏,流水的知县”直接导致了皇权不下县。上头的政策方便他们捞钱了,就好好实行,不方便他们捞钱了,可以选择性执行或者偷换概念,至于手段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的,而且最恐怖的是,这些手段明面上都是正当的,到京城复核都不一定能在卷宗上找着错处!何等的欺上瞒下!他们是君和民之间最坚固的壁垒,也是大明朝活得最滋润的人,这仿佛也是一个从未改变的传统。

我想唯一让人庆幸的大概是,不管一个人能力多么手眼通天,他至少会遵循明面上的规则,鼓吹明面上的公平。

相关文章

  • 读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

    看完这本书才深刻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但永远不会有完美的执行。 《丝绢案》里,如果不是为了给“一条鞭...

  • 读《显微镜下的大明》

    拜读过几本亲王的书,早已沦为他的拥趸。年初他的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上市,便蠢蠢欲读之。适逢清明小长假,大好春光正...

  • 一个学霸引发的骚乱

    【0203我在悦读】Unknown 书名:《显微镜下的大明——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作者:马伯庸篇目:全文...

  • 读《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感

    最近看了朋友圈圈友推荐的马伯庸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感触良多。 首先这个书名就感觉挺好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直...

  • 长安十二时辰的感想

    开始读马伯庸的书是从《显微镜下的大明》。书中抽丝剥茧的讲述了大明的几个案件。见微知著,条理清晰,合理的想像背后,是...

  • 《显微镜下的大明》,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

    《显微镜下的大明》我通读了两遍,读完颇有些感慨。涉及明代历史的书我也读了好一些,《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的视角是比...

  • 《显微镜下的大明》

    你好,这里是小二书斋。 又见面了!今天我给你带来的是——《显微镜下的大明》。 本书的作者是有“鬼才”之称的马伯庸所...

  • 显微镜下的大明

    玄武湖黄册的兴衰也能窥见大明王朝的兴衰。胥吏乃只有一小权力却有无数手段来压榨百姓获利,足矣窥见大明朝地方生态以及利...

  • 显微镜下的大明

    婺源县保龙脉案以官府胜利为终,虽然灰户和囤户并未就此销声匿迹但还是被官府的强制政策给抑制。官府的办事原则就是问带头...

  • 显微镜下的大明

    杨干寺律政风云前后共计8年,7次诉讼可见徽州人民的善诉,有一部分跟丝娟案一样,司法的事情用政治化处理,“默会”在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c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