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点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看到了“中国硅谷”——中关村的由来。
这个事件的首倡人就是陈春先。他是中科院出名的科学才子,他早年留学苏联,因成绩优异曾经受到过斯大林的接见。
1978年,中科院评聘第一批教授级研究员,全院只有十个名额,他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起上榜。
看完这一小章,突然感觉中关村的来之不易。在陈春先的首倡下,中关村日渐规模膨胀,但陈春先的研究方向是高深的核聚变,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在中关村他这些专业几乎派不上用场……他基本放弃了学术研究,改组华夏硅谷公司,但是他的公司和联想、方正、同方等后起之秀不可同日而语。
他对人感慨说:“思想活跃也好,能悟出潜在的增值地方也罢,都不等于能够办好公司。相反,办好公司的企业家大都是搞营销、搞金融,有很强管理能力的人,而不是真正的科学家。”
很多人以为,他当年若一直在实验室工作,将成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而他自己则说了下述的一段话:
“我觉得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人活着总要做点事,做了这件,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我做事从不后悔,即使做了较为愚蠢的事,也不后悔,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