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这两句话像是相反,实则相辅相成,其实都诠释着同样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活得有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
乔布斯强调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要为别人的一已之见而停滞,不要为奉承别人而委曲求全,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经常,在我们有梦想的时候会遭到旁人的种种眼光。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别人作出奉献才更有意义。每一个人在社会、在自然的个体,都不是因为自己而活,而是在为别人而活的同时为自己而活。
我们到底是该为别人而活,为他人作出贡献才有意义还是我们尊重自已,追求自已的心灵和直觉才是有意义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现象问题,拿我们国家来说,80年代后出生的人更认同乔布斯的观点。我们从小在家里接受的教育一直强调内敛,谦虚,奉献。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国家要求他们去哪就去哪,社会需要他们做出怎样的牺牲就怎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想过自已想要做什么,或者想过但一切要服从国家,社会,家庭的利益。如知识青年下乡,国企的下岗大潮。也可以说是时代的选择,当时这一代人是没有选择,也没有想过选择。
但随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开始慢慢去思考自已内心的需求,去想怎么样实现自已的梦想。对于这一现象,当年有很多的家长及社会舆论都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一代人开始堕落,没有了奉献精神,没有责任感。对社会的未来持一种悲观的态度,但时代的车轮不会因为谁的评判而停止前行,当80年代的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的时候,当年的这个舆论都开始转向,因为我们看到了80年代后生的这些人比上一代人更有冲劲,更有自已的见解,更能抓住机会,更有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主张为自已活的这一代人对社会对家庭的担当和对社会的贡献。如大学生去贫困地区支教,大学生组织的各种公益组织,参加志愿者协会,参加国际志愿者协会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敢想的,或者想到了也没有去付出行动的。从这些可以看出,其实乔布斯和爱因思坦的观点最后是殊途同归的。
乔布斯和爱因斯坦是不同时代的人,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对人类有着特殊贡献的人。为什么爱因斯坦是能够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其实他是和乔布斯说的一样,不被教条所限,不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为别人的一已之见而停滞,勇敢去追求自已的梦想和价值的人。
一个人只有充分地尊重了自已内心的需求,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已的潜力。当我们成就了自已的时候,我们自然就帮助了别人,影响了社会。如同一个光源,我们自已发亮了,就可以照亮别人。
所以,不管是哪一种观点,关键生命的意义是在社会大规范前题下,我们先为自已活,才能为别人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