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在韩国烤肉店听到这首老歌之后,这五天里脑中就挥之不去了,总是在自动播放。我就奇怪自己这是怎么了,这歌很烂俗啊,为什么我老是想起它。我有点抗拒想起它来。
最早听这歌的时候还是高中,那时Mariah Carey应该算是我们那个上学环境中最流行的歌手吧。当时就觉得这首歌无比灰暗,现在重新听的时候感觉那时还并不能完全接受这首歌所表达的情绪,所以会拖着自己的心情往下掉。
现在听的时候又顺便简单看了一下Mariah Carey的简介(因为我一直没看过),看到说她从小经历坎坷,不禁唏嘘不已,以前真是没想到:
“她的母亲是有爱尔兰血统的纽约城市歌剧院的首席演唱家,父亲则是拥有非洲和委内瑞拉混合血统的航空工程师。当1960年玛丽亚・凯莉的父母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美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不同人种间的通婚被视为一种禁忌,他们的婚姻甚至无法得到凯莉祖母的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对年轻的夫妇常常因躲避各种形式的社会攻击和偏见而居无定所,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1974年,凯莉的父母协议离婚,年仅三岁的凯莉跟随母亲生活。
在凯莉进入高中学习之前,因为家庭的贫困和来自社会的各种形式的压力,凯莉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几个孩子经常四处颠簸流离,他们因时常无法偿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或沙发上。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凯莉从小就塑造了独立但却敏感的个性和与她年龄不甚相符的成熟和理智。
高中毕业后的凯莉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义无反顾地前往纽约谋生,起初她只能在酒吧或咖啡屋里做招待赚取微薄的收入,她与另两位同样苦于生计的艺人合住在一栋下等的平民区公寓里,因为房间面积过小,她不得不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凯莉随身带到纽约的衣服很少:一件夹克,一条褐色的帆布长裤,一双她母亲的系带布鞋,无论天气冷热,无论身处何处,凯莉常常只能穿着现成的衣服;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但这样艰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凯莉对音乐的热爱,她常常利用工作休息之余在较为安静的角落里撰写歌词。。。”
这当然不只是简单的一首情歌,那种因极度的依赖而产生的极度的绝望感,显然不只是在描述爱情中的失落。心灰意冷、撕心裂肺,这些情感如果只是放在爱情中去理解,会显得很做作矫情,但如果放在整个人的一生的百般心境中去理解就容易了。“你”不只是一个爱人,而是整个世界,整个现实。
歌词中I'd risk my life to feel这一句其实就可以概括了一切了(三次重复,每次状态都不同,第三次也是全歌的最高潮)。我愿意用我的全部生命去感受、经历、体验这一生所有的世事。然后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在这一点上和My Way那首歌是一样的)
如果我想彻底地接收她唱的I'd risk my life to feel这句带给我的所有能量,我必须不断地突破自己、打开自己、放低自己。
极致的悲伤,让人心跌落到谷底,自我临近灭亡的边缘。如果能放下这一切,穿越这得失的悲伤,人才能与自己真实的生命底色连接。听歌在此时是心的磨练,一边沉入(drowned in you),一边释放。释放所有抓取的东西。
好吧,看我如何硬是把90年代的美国流行蓝调解读成了佛教歌曲。
所以我觉得任何一条路只要挖掘得深了,都会有很多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