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没过,开学时间未定,孩子们还是只能在家里,距离假期开始已经两月有余。停课不停学,孩子们在家线上学习,相信各位家长刚刚放假时解放的心态早已经没有了吧。
最近是接二连三的听到家长们和我倾诉的声音:“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呀,我和这孩子真是够够的了,上课老师讲老师的,他玩他的,就跟给别人学习似的。“
”做作业前,千叮咛万嘱咐,结果还是光出错,不是抄错、算错,就是没有认真审题。
”在家是一点儿都不听话呀,让她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让她做的非要做“
这些话其实大家都很耳熟吧,就算不是特殊情况的之前,大家也会常常听到这些话,或者自己或多或少的说过这些话吧!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听话,学习那么好呢?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那么调皮,这么不让人省心呢?你说要是有人家谁谁谁的一半,我也不这么愁得慌了“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你有没有这么想过呢?
我想是有的,因为每当和各位家长交流孩子状态也好、日常聊天也罢,80%的内容都是这些话题。和孩子在家里的相处更是如此,这些话不止想过,更是每天都会上演的情景。
“你快点呀,干点事儿磨磨蹭蹭的“”让你收拾个东西,还不够你摆摆的呢“”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记到心里?“你又干了什么了啊,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这些话孩子们几乎可以天天听到,就算是有做了被值得表扬的事情,后面也要跟一句但是或者是转折的话,就不是不能好好的表扬一下孩子。
我们换位试想一下,你上班每天听到你的领导对你说这些话,你是怎么想的呢?会产生很愉悦的心情吗?会因此而变得特别的积极上进吗?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但是我会有羞愧感呀,羞愧感会驱使我努力的。但是你的上进有被认真地肯定吗?没有经过肯定之后呢?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首先要让他感觉更糟呢?
还有的家长要说:谁不想要表扬孩子呢,可我家孩子就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呀!那人家的孩子你怎么能夸得和一朵花似的呢,问一句阿姨好都是特别有礼貌,蹦蹦跳跳就是活泼开朗。
我们或许可以再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真的就是不好的吗?而是他做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预想而被称为坏行为呢?
我们所有人,都会喜欢别人对他好,因为被人有好的对待会感觉很快乐。但是我们往往把好的一面给了外人,却把最坏的一面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对孩子也一样,我们对其他孩子充满了宽容,时时鼓励。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无比严苛,期望过高。
孩子想要自我感觉良好,却并不知道怎么才会感觉良好。那我们面对孩子不够好的行为时,应该怎么做呢?
1、 维护孩子的尊严,不打击
每个人都追求归属感和荣誉感,当我们以让孩子产生不安的方法来回应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只会以更加糟糕的行为抵抗。
2、 鼓励孩子的努力过程,表扬孩子的努力结果
我们要鼓励、表扬的并不是孩子这个人,而是孩子的行为。是因为他的行为正确,才被表扬鼓励。相反如果孩子做错了,就明确的告诉孩子,哪个地方不对,不批判不评价,尤其不要用“总是、从不、每次“这些词语,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3、 表现出你对孩子有信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他抱有信心,会让他坚持继续前进,甚至让他走向最后成功,将做对生活中有用的事情。
4、 寻找以前有力的例子,鼓励孩子采取下一步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会回忆让自己感到愉快、荣誉的时刻,锁定成功,会为新挑战提供动力。
5、 把大任务分成一个个更小的任务
有时孩子做不好是真的因为孩子能力有限,把任务分解开来,减少孩子面对的困难。
一些家长害怕他们给予孩子的表扬太多,孩子将会对骄傲,只要是鼓励表扬是发自真心的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我认为在孩子积极的行为上怎么表扬都不过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