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搜狗百科
朴正熙
朴正熙朴正熙,号中树,朝鲜族,韩国庆尚北道人,他亦曾经用过“冈本实”和“高木正雄”这两个日本名。他是韩国第3任、第5至第9届总统,朴正熙 1961年5月16日以政变方式推翻张勉政权,培植特务机构,甚至通过规定总统终身制的《复活宪法》;1961年上任至1979年遇刺身亡,执政长达18年。但正是朴正熙带领韩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他的女儿朴槿惠在2012年成功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
中文名
朴正熙
外文名
Park Chung-Hee
别名
中树(号)
国籍
韩国
民族
朝鲜族
出生地
韩国庆尚北道龟尾
出生日期
1917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
1979年10月26日
职业
韩国第3任总统
毕业院校
满洲军官学校
主要成就
发动“5·16”军事政变 促成京釜高速国道的兴建 大力推行新村运动改革农村 直接促成了韩日建交 在任内大力整肃歪风
代表作品
《我们国家的道路》、《韩国与朝鲜》
曾用名
冈本实、高木正雄
夫人
陆英修
女儿
朴槿惠
收起
人物档案
早期经历
朴正熙
朴正熙
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朴正熙是其父母的五子二女当中排在伪满洲的朴正熙行第五,幼时家境贫寒。1932年考入大邱师范学校,在小学,他孤僻成性,极少与别的同学一起玩耍,而在大邱,他则改变了这种习性,逐渐乐于社交了,尽管他内心还是感到不大自然。为了增强体质,弥补先天不足,他特意选修了田径和击剑这两个项目的课程。尽管在这些项目上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每逢考试,他的成绩仍是刚刚及格。
1937年毕业,在庆尚北道闻庆市一小学任教两三年。1940年日本控制下的满洲国军官学校在朝鲜招生,朴正熙以日本姓名高木正雄考试进入新京(今长春市)满州军官学校就读,结束两年的预科学习后,1942年去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本科。1944年毕业后,到齐齐哈尔关东军635部队担任见习军官。三个月后,朴正熙又被分配到当时的热河省满洲国军第八团任少尉,担任团长副官,有说他在满洲国军担任过中尉。
1944年毕业于日本关东陆军士官学校,其后在伪满第六军管区第八步兵联队任职,被授予日本陆军少尉军衔。之后被分到日本关东军齐齐哈尔635部队。10月担任伪满洲第6军管区少尉副官,1945年1月随部队“清剿”抗日武装力量,在战斗中得到日军上司“果断处理对抗大日本帝国的破坏分子”的评价而晋升中尉。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朴正熙的第8步兵联队拒不投降,并枪杀苏军联络员。苏军展开围歼行动,朴正熙带领3名朝鲜籍军官逃出包围。之后他乔装难民来到北京,混入国民党中央军,军统调查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解除他的武装并羁押数月后于1946年遣返他回国,同年9月,在汉城参加国防警备队士官学校。
1948年5月,朝鲜南部举行大选,召开制宪国会,制定宪法,定国名为大韩民国,选举李承晚为首任总统。此后,国防部长为了预防发生叛乱事件,命令在陆海军内部整肃检举公开和隐蔽的左翼人士,并交付军事法庭判罪。朴正熙也在其整肃范围之内。后由陆军本部情报局局长说情,得以保命。1949年任韩国陆军本部作战情报室室长,1950年任陆军情报局科长、师参谋长。1951年在陆军本部情报局、作战局、军需局任职。1953年任第二军炮兵司令,同年7月朝鲜停战后,赴美国俄克拉何马陆军炮兵学校深造。1954年晋升为陆军准将,任第二军炮兵司令兼炮兵学校校长。1955年任师长。1957年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副军长、师长。1958年任军参谋长,军衔为陆军少将。1959年任军管区司令。1960年1月任釜山地区军需基地司令、第一军管区司令、陆军本部作战参谋次长和第二军副司令。
朴正熙政变夺权
朴正熙
朴正熙
1961年5月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李承晚政权,成立了国家再建最高会议,任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主席,陆军参谋长张都映中将任议长,朴正熙自任副议长但手握实权,推翻了当时的民选政府,也开启了韩国政变模式。
1961年7月,朴正熙成为议长,任命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李周一将军为副议长、金东河为财务经济分科委员长、金润根为交通递信分科委员长。决定政府政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的常任委员会9名委员中,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占4名。同时,朴正熙又委以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尹泰日、朴林恒、崔昌彦、崔周钟、方圆哲等人要职。
在军政府趋于稳定后,朴正熙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6月,朴正熙设立了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特务和情报机构——中央情报部,任命金钟泌担任部长。1961年7月2日,张都映被解除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和内阁首班(总理)职务,朴正熙成为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随后又以“阴谋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嫌疑,逮捕了张都映和担任军政要职的高级军官40多人,清除了所有威胁他统治的政敌。后迫于美国约翰·肯尼迪政府的压力,民选政府得以恢复。同年8月升为中将,11月升为陆军上将。
1962年3月任代理总统。1963年韩国结束了军政时期,8月任民主共和党总裁,同年12月当选总统,其后连任5届总统。1968年1月,朝鲜派31名武装特工潜入汉城(首尔),直至青瓦台总统府前企图刺杀朴正熙。因被识破,28名特工被击毙,1名被俘,2名逃跑。1974年8月15日,韩国政府在国立剧场举行光复29周年纪念活动。当朴正熙致辞的时候,妻子陆英修被朝鲜人文世光开枪射杀。
遇刺身亡
朴正熙遇刺身亡
朴正熙遇刺身亡
1968年1月,朝鲜派出特殊部队去暗杀朴正熙,没有成功。1974年8月15日,朝鲜再派出人暗杀朴正熙。朴本人无事、但朴的妻子-总统夫人陆英修则死亡。
1979年,随着反对党势力的崛起,美国政府与朴正熙阵营的矛盾激化,执政的共和党分化为两股势力:稳健派与强硬派,郑升和是稳健派的代表人物,而车智澈死心踏地拥护朴正熙的强硬路线。
1979年10月26日晚,忙碌了一天的朴正熙总统在车智澈的陪同下,来到宫井洞中央情报部的豪华休闲餐厅,以放松一下身心的劳顿。韩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金载圭、总统秘书长金桂元在席间作陪,几杯酒下肚后,有歌舞声响起,朴正熙暂时将风云复杂的政事抛在脑后。这时,金载圭突然满脸杀气地说话了:
“阁下您搞政治要从全局着眼呀!您带着这样的废物搞政治,能行吗?”
话音未落,他迅速从腰间拔出手枪射向车智澈,车智澈被击中手腕,乘金载圭向朴正熙开枪之际,冲进厕所躲避。金载圭开第二枪击中朴正熙胸膛,鲜血喷涌而出。他倒在了女歌手身上,女歌手惊惶失措,将倒地的朴正熙扶起来,哭着问:“阁下,你怎么了?”朴正熙闭上双眼,缓缓说道:“我没关系……”他说完了生命中最后一句话,便如同得到解脱一般昏迷过去。
朴正熙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于任上,享受国葬的总统,葬礼历时9天,韩国民众失声痛哭为他送葬。
正熙死前的2个多月,曾在青瓦台的办公室里写下一副中国书法赠给他的女儿朴槿惠:“身与名俱没,江河万古”。朴正熙去世后,全斗焕夺权,光州惨案发生。全斗焕担任两届总统后,是卢泰愚执政。全斗焕,卢泰愚都曾担任朴正熙的警卫,在朴正熙身故15年后,韩国执行的基本上仍然是朴正熙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朴总统的遗愿:韩国经济得以继续迅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举办了奥运会,成为国际知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朴正熙执政表现
汉江奇迹
朴正熙
朴正熙
朴正熙上台后为韩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汉江奇迹”的缔造者。1973年1月12日,总统朴正熙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要发展重化工业。
朴正熙31日听取了经济第二首席秘书官吴源哲的报告,此报告持续了四个小时。报告指出,要改造工业结构,扩大产业基础。要发展综合化学、造船和机械工业,有必要引进最新技术,建设大型工厂。……要将重化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同时并进,赶超北朝鲜。
朴正熙听着沉入深思,最后下了指示:“要引进必要的外资!”
那次会议改变了韩国的命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只有320美元(1972年)的国家走上了同时振兴造船、电子、机械、钢铁、汽车、石化、原子能等技术集约型核心产业的道路。总统秘书长金正濂和重化工业企划团长吴源哲负责总指挥,根据“选择和集中”的原则,各领域选定一两个民间企业,在选址、公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1973年7月3日韩国重化工业的象征——年产103万吨的浦项钢厂经三年建设得以竣工。当第一口铁水流出时,总经理朴泰俊和职工高呼万岁,流下了热泪。浦项钢铁的产量1978年达到550万吨,1981年增至850万吨。
朴正熙对要放弃造船厂的现代集团总裁郑周永说:“这哪能行,难道坐在我面前的人是当年建设京釜高速公路的那个人吗?”于是,郑周永飞到西欧,让人看500韩元纸币的龟船说“我们早在几百年前就造了这样的船”,硬是弄来了贷款。
现代造船厂于1975年竣工。1976年现代汽车开始出口“小马(PONY)”车。
1973至1979年韩国制造业年均增长了16.6%,1980年重化工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4%.1965年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6美元)只有菲律宾的一半,但到1979年达到1745美元,为菲律宾的三倍。“汉江奇迹”已露出了端倪。
石油危机
朴正熙
朴正熙
1973年11月8日,韩国政府颁布了“节能一期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节省5%的暖气燃 油;2公里左右的距离不坐车;在日常生活中彻底履行“白天关灯”制度;对新建广告霓虹灯和浴池的审批进行管制。当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刚刚宣称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韩国经济带来巨大危机。每桶2.8美元的油价至翌年3月涨了四倍。
新闻头版头条几乎每天都是涨声一片。由于夜晚街上漆黑一片,做坏事后逃逸的人也剧增。人们开始屯积卫生纸、香皂和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由此“节省10%原油的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政府事业单位撤销3分之1的电灯,电视节目缩短到每天4个小时,清晨节目也随之消失。
1974年1月14日的第3号紧急措施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负担,扩大了对电视和冰箱等“奢侈品”的征税范围。总统夏天也要关掉空调,开着窗子与蚊蝇搏斗。
这些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7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8.1%,出口比上一年增长了38.3%,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7.1%。国家经济发展第三个5年计划期间(1972年至197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韩国此时此刻勇敢地使用了“化危机为机会”的逆向思维方式。从中东赚回买石油的钱。
1974年1月30日,经济第二首席秘书官吴源哲向总统朴正熙建议“中东因石油而富得流油,我们在那建工厂并输出建筑人力吧”。
从此之后,从越南撤回的韩国企业大举进军中东。中东热潮达到顶峰的1978年,在这片滚烫的黄沙上挥汗如雨的韩国劳动者达14万人。1975年至1979年期间从中东赚取的205亿美元近占同期韩国出口总额的四成。
这些经验成了克服1978年延至1981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基础。
新村运动
朴正熙
朴正熙
在维新时代的初期,朴正熙在全国范围内主导了“新村运动”。这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从前农村和渔村里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同时,第5期经济开发计划的成功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韩国国内的国民们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相对性的贫困现象的深化、长期执政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反维新民主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朴正熙的执政基础。为了保住执政地位,朴正熙反而愈加强硬地压制民主化的要求。政府通过了紧急措施,有很多人因此而被捕,此后以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学生、宗教界人士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以及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被忽略的劳动者和农民为中心的保卫生存权的运动愈演愈烈。
打击腐败
朴正熙是以反腐败的名义上台的。他生活简朴,上台后不久,由于大米紧张,政府1973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号召人民吃麦,他自己也每天必吃面食。生活中,除了当时国内难以生产的领带(国产领带打结松弛)、钢笔和电动刮须刀,其他全用国货。治下的17年中,他在大力领导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时时不忘打击腐败。因腐败而受处分的官员1965年达5163人,1969年光上半年就达4000人。考虑到当时韩国的人口,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上世纪70年代初,官员及其家庭生活奢侈、拥有豪华住宅都要受处分,对犯错误者的上司和责任监查员也要连带给以处分。1977年1月推行“庶政刷新奖惩记录簿”,每月记录一次,不准“刷”下来的官员受雇于新单位,也不准他们到原先同流合污的企业工作,否则双方都要受惩罚。这一年,他还公布12种肃清对象,包括索要礼品、保护企业非常经营、懒惰、刁难群众、提升中走后门、拥有豪华住宅、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有情妇、无能力等。
但即使这样,他的反腐败依然是有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献金问题。据说,他对政治捐款“本人从不过问”,均交给政党领袖和政府官员处理;二是腐败现象太多,特别是对军内、政府内的丑闻,一般是暗中处理;三是对他认为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腐败,或他认为一时不便打击的对象,他总是予以容忍。如1974年大韩航空公司副总裁因违反外汇管理罪被捕,问题出在他把10万美元送给出国旅行的韩国官员或执政党成员。由于当时韩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他让两个执行人员从国外带10万美元回国,以弥补国内外汇储存的亏空,结果这两人在通过海关时被捕。这件事朴正熙没有兴师动众,而是在20天后亲自干预,让有关部门释放了这位副总裁,整个事情不了了之。
朴正熙打击腐败的范围很广,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走后门调工作、“生活奢侈”、“拥有豪华住宅”都是严厉打击的对象,同时采取“连带责任制”,如发现贿赂事件,不仅要处理行贿受贿者,也要处理责任监察员和监察机构领导人。反腐败问题之所以成为朴正熙政权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是因为朴正熙深刻认识到了腐败在韩国社会的根深蒂固,二是朴正熙出身农村,对腐败有一种天然的仇恨。所以,朴正熙时期反腐败的理智行动里夹杂着强烈的道德冲动。在大规模更换政府官员的同时,朴正熙建立起了严厉的监查制度。中央设监查院,地方设监察室,实行责任包干,除了公开监察还有暗中监察。1962年5月,对新政府的中高级官员进行的第一次监察中,就一次性处分了350人。这些人受处分的原因不仅包括贪污受贿,还包括生活奢侈,甚至包括喝咖啡、跳舞、听日本音乐、请家庭教师、打高尔夫球。朴正熙本人则以身作则。“他从来不是一个大交际家,社会的盛大宴会对他的血液来说太奢华了;并且他尤其厌恶卑劣的沙龙政治活动。”他从不打高尔夫球,到乡下视察时,常光临小吃店,吃大众化食物。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他从来没受到任何有关腐败的指控。在探讨朴正熙政权能够进行有效的反腐败斗争的原因时,许多学者都强调朴正熙个人的清廉或“不腐败”。在同反对党的互相竞争、揭短的斗争中,“朴正熙本人没有受到任何有关腐败的指控”,他的政敌金大中也承认1967年竞选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不能够把朴正熙本人包括在政府的腐败之中”。
由于顽强地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中央政府不那么腐败,所以朴正熙政权能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败斗争中有所作为,保持了行政效率,从而使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推行。但另一方面,不断地采取自上而下的强硬措施,专制的色彩日益加强,结果使整个政治制度结构逐渐失去弹性。到70年代末,反腐败斗争以及其他工作都要靠朴正熙对下级的训斥和谩骂。体制的缺陷导致他个人的悲剧。
对外交往
韩日关系
朴正熙
朴正熙
1964年,他主持韩日关系正常化,这一举动受到普遍反对,并造成了普遍的动荡。1965年6月22日韩国与日本在日本东京签订韩日基本条约,两国互设大使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韩关系
朴正熙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曾派兵去越南协助美军作战。
韩朝关系
1970年8月15日提出与北朝鲜和平共存的提案,1972年7月4日南北共同声明发表。朴正熙任内对北朝鲜一直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以致与北朝鲜的关系十分紧张,北朝鲜当局多次尝试暗杀他,但不成功。
人物评价
朴正熙执政18年间,韩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不少韩国人肯定他帮助国家走出朝鲜战争的疮痍,为日后“汉江奇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也因铁腕统治、镇压反对派而饱受批评。
正面评价
朴正熙第五、六、七、八届总统执政期间为韩国的“第三共和国”,第九届总统任期为韩国的“第四共和国”的开始阶段。他是一位在任期内成功带领韩国实现经济增长的领导人。
朴正熙以俭朴著称,在任内大力整肃歪风,坚定捍卫自由立场,即使身故多年仍然赢得韩国国民的掌声。
朴正熙设立了“重建国民 运动本部”这一机构,开展了生活节约化、家族计划、扫除文盲等社会运动。他还对农村、渔村的高利贷现象进行了整治,并实施货币改革。他主导了对于原本没有人关心、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闲置土地的开发,并着手实施经济发展计划,开启了韩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朴正熙在全国范围内主导了“新村运动”,使从前农村和渔村里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第5期经济开发计划成功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韩国国民们的绝对贫困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金炯亚说:“长期以来,韩国国民的特性一直是依赖和顺从。朴正熙让韩国人学会在历经艰难获得经济、教育自由背景下,建立自由民主主义秩序的基础。”
据韩国盖洛普2004年6月实施的“韩国人最喜欢的历届总统调查”中,朴正熙获得48%的支持,名列榜首。
促成京釜高速公路的兴建,使韩国的物流大幅改善,经济得以突飞猛进。韩国的GDP在1969年首次超越朝鲜,国民普遍认为那是朴正熙的改革取得的成效。
他不顾众多反对,力主“只要干就行(‘先做后想’的行动哲学)”建设“京釜高速公路”,建设“龟尾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年出口创汇200亿韩元以上。
中国共产党官方媒体对他主导的新村运动有较高评价,并由国务院指示下级部门组织考察。
金正日在2000年举行的首脑会谈上曾在前总统金大中面前对朴正熙的经济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后来又表示,愿意拜访他的坟墓。
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1世纪20位亚洲最有影响力的韩国人之一。
据韩国KBS电视台和国民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已故前总统朴正熙被选为在历届总统中“领导能力最强的总统”,其后依次是卢武铉和金大中。
负面评价
朴正熙1939年报名参加日军,写了血书。朴正熙写:“我身为日本人,以精神与气概,义勇奉公,一死报国的决心报名军官。为满洲国军,为日本国献身的觉悟。”各大网站的网友纷纷表示,对其前总统朴正熙很失望。
朴正熙总统压制了韩国特色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发展。第8届总统选举于1972年11月举行。整个选举是一场只有朴正熙一个人参加并且最终由朴正熙当选的闹剧。韩国的第四共和国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段历史被人们称为“维新独裁”。
他执政期间,限制公民个人自由,扩大韩国中央情报局,实施赋予韩国总统以广泛权力的新宪法。
朴正熙
朴正熙
1964年,他主持韩日关系正常化,这一举动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并造成了普遍的社会动荡。
任爀伯指出,朴正熙并不是为了实现工业化而建立独裁体制,而是为了建立权力主义政权而推进了韩国的工业化。任爀伯主张:“权威主义型工业化和民主产业化,只是抉择问题,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延世大学教授金东鲁说,朴正熙政府捏造了民主主义理念,让国民们相信他们天生承担着重建民族的历史使命。
金东鲁主张,新村运动重新确立了传统地方社会的秩序,是有效控制韩国人的政治战略。
韩国左派认为,朴正熙是二战后东亚军事独裁强人,镇压国内民主。
朴正熙被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词典》编程委员会,列为亲日派韩国卖国贼。
韩国政府“历史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认定1973年8月发生在日本东京的“绑架金大中事件”是当时韩国中央情报局进行的一次有组织犯罪行为。无法排除事件是由朴正熙直接指示的可能性,至少该事件也得到了朴的默许。
实行排华政策。1968年7月3日韩国公布了《外国人土地法》,大大的限制了韩国华侨的经济发展。
反对实行民主。朴正熙认为韩国的民主被耽误了,因为民主根本就不符合韩国的国情,依据他的逻辑,韩国人民根本就不配享受民主。
主要作品
著作有《我们国家的道路》、《韩国与朝鲜》。
家庭成员
父亲:朴成斌
朴正熙家庭照
朴正熙家庭照
母亲:白南义
夫人:陆英修。朴正熙33岁时,娶同样出身农村的陆英修为妻,陆英修父亲为富裕地主,二人结婚时,正值朝鲜战争,他们没有共度蜜月,三年战争期间,夫妻二人离别多于欢聚,靠写信聊解相思之苦。1974年8月14日被旅日朝侨文世光枪击身亡。
长女朴槿惠
次女朴槿令
长子朴志晚
朴槿惠在李会昌宣布退出政坛以后,于2004年获得大韩国党党员选为党魁。后欲参选大韩民国总统,但在党内初选中被前首尔市长李明博击败。现李明博为总统,朴则为执政党大国家党头号人物。
2012年12月19日,韩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当地时间晚11时40分,已完成约85%选票的计票工作,朴槿惠以51.6%的得票率领先文在寅的48%,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故居旧址
朴正熙故居位于韩国首尔新堂洞,朴正熙一家住在新堂洞。朴正熙1979年遇刺后,朴槿惠曾在这里居住大约10年。2008年,这处故居被首尔市政府列为文化资产,受市政府管理。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日下午15时15分许,位于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上毛洞的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故居遭人为纵火。火势在10余分钟后被故居相关人员和消防员扑灭,保有朴正熙遗像的悼念馆被烧毁,旁边一座草屋的部分屋顶也被烧毁。目前,纵火嫌犯已被当地警方逮捕。
2017年4月25日,韩国法院以白某违反文物保护法等为由,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
邮票事件
2017年7月12日,韩国邮政事业本部召开邮票发行审议委员会会议,决定取消原定于2017年9月发行的朴正熙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