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的逻辑十分清楚,每个模块有分为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事实。作者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双性人”,从书中我既感受到她童年所经受的弱小无助,这是一个传统女性的特性;又能感受到她在书中指引基层女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种坚韧和勇敢的信念,这是一个传统男性的特性。
在阅读书的过程中,我十分感谢有个人能笃定我心中一些外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一些世俗社会认为毋庸置疑的客观追求,在我看来是非必须的。在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这段时期,我必定接受社会对我的一种期待想法的建议与约束,首先是赚钱,然后找一个靠谱的人家出嫁,再为老公的家庭添上一子,在30岁左右成为一名为家庭奉献的全职太太。在与社会脱轨的几年之后,再要求自己像男人一样继续回归20多岁的工作精力去养家糊口,直至孩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出社会。可以说,在这条轨迹上,我的所有生活和信念都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我的人生目标与孩子的未来紧紧地栓在一起,直至我年迈。可惜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全都堆到外界对我们没有任何期许和要求时,疼爱自己的父母离开人世时,我们才开始真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心灵允许,那么身体呢?
或许我将买房子,结婚,生子这一条龙服务给人带来的不利性夸大了,但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还没完全从原生家庭走出来的女生,还没自己完整地独立地体验这个社会带来的所有快乐与痛苦,或者还有麻木,就去迎接一个不确定性更大的两性生活,实在是太可怕了。当然,如果自身没有独立意识或者需求的女性,是愿意直接将自己的幸福依附于所谓的爱情和男人身上的。遇到贤人倒还好,无忧无虑作一辈子的小孩子。但是就人的本性而言, 没有人能够永远不平等付出爱并乐此不疲的。就算有,那也是他在内心中对你树立了一种更为伟大的价值形象,即他在你身上要获取一个对于他而言很重要的东西。那么说来,他本身就非精神独立的,又何能称得上贤人?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赚钱、结婚、买车、买房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幸福的人生。结婚是认为婚姻和孩子能带来幸福;买车是想出行或者获得认可和尊重;买房是想获得安全感,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归根到底,幸福才是我们的追求,而不是婚姻和车、房本身。” 我们不能将外界对幸福的追求硬生生地套在自己身上,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一样的见解,所以遇到相同的状况才会作出不一样的评判与反应。如果我本身认为这些东西不必要,且反而会增加我的焦虑感,那我就没有必要去追求。正如你的一双鞋子,别人只能看出它是什么牌子,什么款式,新不新,只有你自己知道它好不好穿,值不值得。
当一个人从外在世界中渴望认可的需求慢慢淡去,注重去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别人对他/她的评价会越来越不重要。毕竟别人只是口舌之快,这辈子那么长,那么多境遇都需要你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去跌倒并爬起来。而那些评判你的人,他们帮不到你,他们只能用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各种标准再去评判其他人,以此彰显自己的权威去填补自己虚荣空虚的内心。我们要学会辨识哪些是忠言,而不是一味认为逆耳的就是忠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微小的改变,给了我在这个世界有了继续攀爬滚打的勇气,让我坚定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到更加的踏实安稳,学会在保有自己底色的同时,如何去尊重别人。我很少会去反驳,这并不意味我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不想去作争辩。虽然说在争辩中,人的思想可能会成长地更快。但就我个人而言,更愿意去保留意见,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去验证别人的正确性,而后接受错误而不完整的自己。
自爱是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能力,它显然比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子等事,离幸福更近一些。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