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夜晚总是让人思绪万千,到了夜里只要过了一个入睡的点,失眠就来的毫不费力,大脑也会变成一个加工厂,任何思绪都会变得完整立体,给人一种错觉。
既然睡不着,不如熬个好夜,泡杯咖啡,让想法落地。
理性和感性在雨夜决斗,理性源自追求,感性源于逃避。逃避不意味着消极,趋利避害是生存法则。“害”是指一种不快乐,这种解释在大多数人眼里代表着幼稚,没有任何事情是百分之百快乐的,确实如此,而我想说的快乐是一种“投入感”,当你在一件事情中感受不到任何投入感的话,是很难快乐的。
好比在人生这场游戏中,你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游离在剧情之外,怎么都无法完成任务通关一样,而想要游戏进行的顺利,你可以选择氪金,开挂,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实力,那么,第二选择就是换一个角色。如果说,你是个执着的人,你在意识到问题后,加大了投入感,不得不说,你是值得被认可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在一个角色上执着,或者单纯死磕,为了虚无缥缈的被认可感,又或者害怕换选择被鄙夷,“投入感”更多的是自身的感受,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遵从本心的感受更有利于身心。
当你感受到所谓的“害”时,你的理性判断会告诉你去逃避,逃避上一条让自己快乐或者说不痛苦的道路,其实,不用完全自卑于自己的不够勇敢不够执着,每个人很难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通常会用感受来判断,远离不快的感受,逐渐舒缓。究其原因,令人不快,通常是不顺心,没有快乐的满足感,能意识到这一层面的问题,说明至少不麻木,或者说有自我上的追求。
自我上的追求,在社会层面是很难被认同的,因为难以实现,不切实际。自我追求更多的倾向于精神层面,精神层面需要物质做基础,这是大部分人的观点,小部分被赋予感性标签的人,会认为不完全,因为人的有限性,我们都不可能会相信一个普通人拥有可以平衡两者的能力。自我追求,更多的目光会被聚焦到“自我”上,一个“自我”的人会显得格格不入,但一个自我者是鲜活的,有力量的,在一个可以发挥的“角色”上。
这一场决斗,自负盈亏,终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在地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