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瑰琦2020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21:32 被阅读10次

潮菜中配饭的小菜是潮菜的一大特色,绝无仅有。美食家蔡澜老先生曾住在汕头海湾大酒店。早餐前跑去菜市场买小菜,回去摆了一桌,据说一百多道。这么多小菜只为了配早餐的白粥。白粥是潮汕地区很重要的主食,很多家庭只有中午吃米饭,早餐和晚餐吃的是白粥,甚至有三餐吃白粥的。小时候,每日三餐,母亲是不允许我们不吃白粥的。说白粥养胃,每餐要吃白粥,肠胃才舒服,不容易食滞。可是,我偏偏爱吃杂粮。粿条、面、饺子、米粉,统统不拒,只要不用喝粥吃米饭。

小时候喜欢吃粿条。米浆蒸熟,再切成条状,适合炒或者煮汤。粿条,味道淡,不管放哪里都不抢味,但要它入味也不容易。面不一样,一碗淡汤,一把面下去就浊了。等汤开,味道被面吸走大半。比起粿条,面的味道杂。特别是家乡的面,会放上苏打,做出来的面条并不是白色或者米白色,而是微黄色。面食难消化,吃多了很容易食滞。但家乡的面因为放了苏打,相对好一些。不过,也有个坏处,煮熟了必须马上吃,稍微放一放就糊了。这大概也是我小时候不喜欢吃面的最大原因。一直以来都喜欢吃有嚼劲的食物。糊了的面,太软糯了。真正喜欢吃面,大概从去青海甘肃旅游开始。

记得去青海甘肃旅游,西北地区吃米饭不容易。地理关系,不适合水稻生长,另外,海拔比较高,米饭难以煮熟。一路很多时候是吃面食,简直如鱼得水,吃得不能再欢了。印象最深的要数兰州拉面。站在橱窗前,看着师傅揉面。手里的面往两边一扯,开始拉面。双手靠近,面头都抓在手上,另一只手的食指往中间一卡,双手张开,面又变细了。如此反复,最后把面头一捏,面往一米开外的锅里一甩,一丝不漏地落进锅里只有碗大的筛里面。一阵翻腾,面可以出锅了。有嚼劲、高汤煮后特别入味,再配上辣椒酱, 大快朵颐,风卷残云。

德令哈,海子诗里的那个德令哈,是我那一趟旅程海拔最高的地方。我高原反应了。我的高反很特别,不是头晕目眩,不需要氧气,就是一下子变成大胃王。跟我同去的朋友高反正好跟我相反,她吃不下饭。所以,我们特别合拍。一上高原,照常点两份餐,我吃一份半,她吃半份。这是唯一一趟,旅行回来,我妈说,这次没瘦好像还胖了。因为上一年去了一趟云南,回来的时候我妈说,瘦得像猴,在家养几天才能见人。

也许我上辈子是北方人,去一趟西北,把我上辈子的饮食习惯给牵出来了。后来,真心喜欢面。但还是不喜欢面放进汤里的那份浑浊,和缺少嚼劲。毕竟家乡吃不到西北那样地道的拉面。当然,找家兰州拉面馆虽然没沙县小吃那么随便,但也不难。只是,到底不够地道,也就偶尔过过瘾。自己在家煮面,喜欢把面沸水焯一遍,捞出来放进冷水里,再捞出来沥水,煮汤或者炒随意。这样处理过的面,少了一份浑浊多了一份嚼劲。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17天

相关文章

  • 面!面!面!

    初二午二时,进入遂溪服务区。人海之中,几经斟酌,还是觉得方便面是此刻最美味的食品。书记告诉我们当年梅岭游击哪有如此...

  • A面B面C面D面

    人有很多面,我简书里的文字、微博、朋友圈发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相比朋友圈,我在微博上的记录会更直接和坦诚,朋友圈发...

  • 面馆,面。

    小城不大,唯一一条商业步行街的最角落,开着一家安徽板面,不起眼,繁华中衬着清净。穿过那个传说中的“大型超...

  • A面B面

    作为一名不怎么出色的女生,我有时候会觉得的自己生活的如此明媚,却长长会感到自己过的如此失败。 我口才很好,在朋友面...

  • 面与面

    很想找个地方写随笔,简书不错,这不就是原来的Blog吗

  • 《A面B面》

    傍晚,回家路上,路过一个商场,露天的停车场很大,刚开业地时候,没几个车停,但现在,车满为患,想停车?不绕几圈甭想找...

  • a面b面

    这些年一直对杨丞琳这个艺人很无感 演技一般 唱功马虎 还总挑各种无脑玛丽苏剧本 直到听到这张专辑 突然发现 她长大...

  • A面B面

    文/十月云 星期六早上 冲锋衣 运动裤 休闲鞋 蓝色结实购物袋 头发扎起 脸未洗 早市里 卖菜小哥笑眯眯 “姐,菠...

  • A面B面

    心思两极 境遇两面 纵信 某年某天 终会展颜 却是 心头凝成 千山暮雪 固然 心灰意冷 千山暮雪 止语 烹茶煮雪 ...

  • “面”对“面”

    文 .图/英歌h 据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趴在桌面日历垫上细数,从1月24日除夕到今天,整整63天,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o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