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在写作的初级学员
今年的奥斯卡万众期待,得奖的大片口碑都不错,大乌龙也增加了它的热度,这种大的场景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我不禁回想到之前那次的金马奖,周冬雨和马思纯封后,当时她们的领奖谢词风靡全网,大家都被她们的年轻、率性真实感动,我当时也是如此,视频看了好几遍,想着也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有关青春、有关真实,想到她们那种纯纯的、很个性的鲜活气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真是让人羡慕。
但是我刚写完一小段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发现要描述好一个场景很难。
我希望能尽量用文字还原到重点,把事情讲清楚,最好还能生动立体,让读者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这个写作的困局我想了挺久,直到最近才知道了点方法,今天就算是个小的写作技能实战演练吧。关于金马奖的场景描述,我当时写的是下面这一小段:
冯小刚是颁奖嘉宾,他宣布最佳女主角是周冬雨,周冬雨站起来了,开始和周围的人拥抱。这时,冯小刚又念出了马思纯的名字,大家还在忙着祝贺周冬雨,没人听清,冯小刚不得已又说了一句:“马思纯“,剧组顿时沸腾了。
其实如果是简略描述这也还过得去,但是以训练写作的角度看,实在还是有很大修改空间,在描述的时候我只会用一个视角很平淡地去叙述,但是要创造出一种生动的效果需要切换角度.
要把聚焦点时而近距离地贴合到场景里,时而又要抽离出来,可近可远。宏观抽象的信息有可能是背景介绍,解释原因,概括总体的情况等,微观具体的信息可以是对人物的具体描述,具体动作,当事人的直接引语等,这样在语言内部形成节奏变换,文字就不会显得无聊,创造一种对立感,文字才会鲜活。下面是我看到严肃八卦的描述,括号内内是我的笔记:
冯小刚是颁奖嘉宾,刚开始宣布的是周冬雨获奖,她起身的同时,马思纯也起身,因为要第一时间给合作伙伴一个拥抱(解释原因,从具体信息到抽象信息)。
就在这个拥抱之后,冯小刚喊了一句“马思纯”,然而一脸傻笑的马思纯还没反应过来,冯小刚只好再喊一句:“把话筒给我!还有一位!马思纯!”(直接引用话语,具体生动)
整个剧组都在尖叫。(这一句里用“然而、只好”创造出了一种转换的节奏感)大家的欢呼中,这两个女孩手牵手走上舞台。
马思纯28岁,周冬雨24岁(背景介绍,从具体信息转到抽象息)。
对比我自己写的平实版本,我少了一些更具体的细致观察和描述时的顺序把控,比如周冬雨起身的同时,马思纯也起来了,这为她后面的动作增加了连续性,比如这里有很明确的时间提示词“就在这个拥抱之后”等等,让读者的感受更精确,整个场景描述地不混乱。
创造内部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用时间顺序描述,仔细关注细节,这就是今天想要讲的关于如何描述一个场景的写作方法。
网友评论